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章一生毁誉参半,然而一些对李鸿章的非议却明显失实,晚清政坛的情况极其复杂,各种因素同时出现,在这种状况下游走的李鸿章更显得步履维艰。他顶着舆论压力,对中国的军事、经济、外交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虽不能称其为英雄,但也实在不应该为亡国买单。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是晚清政治、军事、外交的核心人物,他以封疆大员辅政四十年,对近代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同代人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c李鸿章死的时候,梁启超闻讯顿足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总揽清廷内政、外交,军事大权20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正是由于李鸿章的复杂性和争议性,所以对他的评价、研究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洋务、外交、战争、思想及其是否爱国等等。  相似文献   

4.
户新竹 《文教资料》2014,(15):54-55
和戎外交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晚清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看,李鸿章的和戎外交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其和戎措施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客观上缓和了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清王朝的改革。因此,李鸿章的和戎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处理对外关系的政策,导源于春秋时代,经西汉以后历代统治者的完善与发展,沿用至晚清。李鸿章继承了这一传统政策,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即结合国际均势主义理论,利用均势,利用矛盾,为中国赢得了一定时期的相对和平。但历史证明李鸿章在其外交实践中,最终还是成为悲剧人物。而他的悲剧正恰恰再次证实了“弱国无外交”。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形成了李鸿章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妥协投降”是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李鸿章扭曲的外交理论的形成除了主要是由他阶级属性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特别是在交涉方面颇有建树。他在晚清的交涉活动主要可分为入李鸿章幕、初次出使、回国修约、二次出使四个时期。维护民族利益是贯穿其交涉活动的一条主线,他后来出任南北议和的南方代表与他在晚清时期的交涉成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过晚清各时期仁人志士们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以夷制夷"成为李鸿章的主要外交策略之一,在晚清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是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被迫选择,并不谋求对外交以及其他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只是一时之策,并没有办法根本解决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驰骋半个世纪。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他是中国封建官僚主义与西方思潮撞击下一个悲哀的产物,却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和外交近代化道路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近代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活跃近40年,与当时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是晚清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对李鸿章的研究存在着"范式"问题,"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下的李鸿章的形象相差很大,这影响了对历史人物真实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马建忠是晚清为数不多的在国外受过国际公法和近代外交专业培训的人才之一。作为李鸿章的亲信幕僚,马在晚清涉外活动中起过一定作用,实际效果则毁誉参半.他经手的鸦片增税专卖、中法交涉主和及“暂售”招商局船产、米建威计划等外交活动所引起的种种争议,反映出社会转型期,接受新知的先觉者与守旧士大夫之间的观念冲突。晚清风气不开、务虚不务实的积习,或许是马建忠个人及同类群体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社会根源,亦即当前外交积弱、国势不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一生与洋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如何看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及其洋务思想成为史学研究者们评价李鸿章的一个关键所在.本文旨在探讨其中的一个方面,即李鸿章经济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体现,力图为李鸿章的研究之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没有了李鸿章,晚清历史将会缺少极其重要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奕是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先驱。在他主政期间 ,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 ,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意识的启蒙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渐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淮军与李鸿章,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李鸿章,才有了淮军,而淮军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又为李鸿章的步步高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激烈动荡的晚清政局造就了淮军和李鸿章,而淮军和李鸿章的出现,又进一步促使晚清形势复杂化.本文拟就准军与李鸿章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外交理论可以归结为“外须和戎”。纵观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20多年之所为、所言,可以发现,“外须和戎”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有其复杂而又深刻的主客观原因:既是李对中西方文化和中外势力比较权衡之后作出的抉择,也是曾国藩在外交思想言行上对他影响的结果。与这种“和戎”外交理论紧密相关,李鸿章的外交实践在总体上反映出对西方列强妥协退让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9.
奕Xi是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先驱。在他主政期间,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意识的启蒙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渐变。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外交官中,通晓英国语言文字者凤毛麟角,罗丰禄既通晓英国语文,办事又精明强干,于是就成了主持外交的李鸿章的亲信,得心应手。赫德等既主持中国海关,又插手中国外交,不懂外文的外交官也依赖他们。懂得外文的罗丰禄,就使他们高度戒备。一反一正,更显示罗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