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如何成才,是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最近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以说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养,促进其成长和成才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探讨新闻工作者成才问题时,穆青的记者成才观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协和25家媒体倡议: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一封老新闻工作者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共鸣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4月16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结合湖北"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在北京举办"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讨论会,人  相似文献   

3.
从2011年8月起,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部署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生活是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广大媒体记者和编辑,只有下基层,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新中国记者节的设立,是党和政府重视新闻事业和关心新闻工作者的结果,是亿万人民群众关注新闻传播支持记者工作的结果,是全国55万新闻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唤醒新闻工作者责任与权利意识的结果。 让我们以记者的名义,审视新闻记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胡乔木在对华北记者团讲话中曾分析过记者所由产生的时代背景。他说:“为什么要有记者?人生活在社会上,为什么会发生记者这一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职务或职业?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其根本问题是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5.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推开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其带给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影响自是积极而深远。在这些影响当中,与参与"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人数、开办"走转改"专栏栏目的多少、采写"走转改"新闻作品的数量等相比,笔者以为,开展"走转改"活动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众多新闻媒体和编辑记者借以树立了全新的新闻报道理念,找到了获取好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8月份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深入基层,写出了一篇篇传播群众心声,反映火热生活的优秀稿件。各新闻单位的一把手也带头下基层,成为走转改活动中的领军人物,走转改活动在新闻界刮起一股清新之风,记者回归到了记者二字的本义,接了地气,有了底气。从本期起,本刊特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陆续刊发新闻单位与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活动中的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9):26-33
30年来的记者角色研究表明,尽管研究的问题及内容各异,但都存在一种专业主义的研究视角,并发展出了一套在中国语境下特有的新闻专业主义话语。这一专业主义话语内含着传统与现代、偏离与回归、西方与中国、消极与积极的对立叙事,对专业主义理念与规范的认同和实践往往被视作记者角色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偏离到回归以及精英记者区别于普通记者的标志。尽管"新闻专业主义"充满争议,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却被理想化并赋予了无限寄托,被期待去抵御市场的诱惑以及公民记者、用户生产内容等新媒介现象的挑战。然而,新的媒介趋势表明,体制内媒体愈发主动寻求体制的庇护,体制外媒体依旧无法获得新闻采编权与记者的合法性身份,专业主义所赖以存在的自主性前提面临困境。超越专业主义的视角,回归本土政治体制环境,并面向记者称谓泛化的事实,成为思考记者角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记者对新闻的采访过程,是对事实本质含义的分析和认识过程。记者要反映事实的本质特征,记者要写出有价值、能引起广大读者关注的新闻,从表现形式看,必须对事实进行纵的或横的截取和剖析。在几何学上,一个坐标系中,坐标点位置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或平面几何图形。记者在对事实的观察过程中,由于观察切入点的变化,可以形成对事实的不同观感。如何选择事实的最佳观察的立足点,从而把握事实的本质含义,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把数学中的逻辑性分析与新闻工作者对事实的思考联系起来,对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进行一些有益的分析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2,(12):12-14
今年10月下旬,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经中宣部批准,中国记协组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报告团赴各地巡讲。中国记协自1991年先后设立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并开展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以来,到今年已评选了五届。其中,共有49人荣获范长江新闻奖,47人荣获韬奋新闻奖,401人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他们是全国75万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先进楷模。参加这次报告团的5名成员均是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他们是:解放军报社记者部副主任高艾苏、湖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兵、哈尔滨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群、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北京电视台记者徐滔。下面是报告团成员、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高艾苏的报告稿。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温暖,跨越时空,持续翻涌激荡在祖国大地上。从春节前后到盛夏8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思考课题、行动主题和职业命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成了辽宁日报每个编辑记者案头、笔头、心头时刻萦绕的自省三问。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其实,对于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好老师."《闽西日报》始终秉承这一理念,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从闽西老区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近期,《闽西日报》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了"十八大精神在闽西——党报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一大批以基层群众为主角、带着浓重乡土气息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就记者职业而言,其社会角色就是新闻传播者,通过采集、传播、反馈信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正如著名新闻工作者约瑟夫·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  相似文献   

14.
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这也是新时期对新闻工作者的具体要求。作者以央视和湖北电视台"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为例,深入分析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15,(1):4
2014年8月至12月,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面向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评选活动。全国万余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通过讲述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反映中国边疆的广大,中国力量的博大和中国精神的伟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号召,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闻风而动,广大编辑、记者纷纷走出机关、赶赴基层,他们用饱蘸真情的笔触、镜头和话筒,报道最基层群众的心声和舆情,关注中国发生的最新而深刻变化,充分彰显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一次全身心感悟科学发展理念、凸显新闻报道"三贴近"方针,更为全国新闻战线吹进了一股新风、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个人都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矛盾的凸现期并存的语境下,本文把"建设者"概念纳入记者角色认知,从舆论监督的建设心态、新闻报道的建设意识、传播活动的建设者职责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公众对记者角色行为的期待及新闻工作者应该有的"建设者"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开展"我是建设者"的大讨论,我们老新闻工作者都很关注。作为新闻工作者,以什么角色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这是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但现在突出地强调这一点。开展大讨论很  相似文献   

20.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学校厂矿,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愿所求。"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新闻工作者懂得了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领悟了"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接地气"稿件才会有灵气,"接地气"记者才能有"人气"的新闻真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