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不端行为直接违反科研群体业已形成的科研道德规范,直接损害整个科研群体的形象和利益,是人类科学进步的绊脚石。通过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解析,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找到减少、甚至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的方法和措施;促进科研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维护科研群体和全人类共同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冯石岗  纪美静  马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152+155-152,155
近年来科技工作者群体中一部分人存在不端行为,如学术造假、滥用科研成果非法牟利等,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教育、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角度对科技工作者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4.
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科研不端行为不仅影响到科研人员个人及其所在机构团体,还损害了科学共同体的声誉和利益,危害科学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也逐渐从科学共同体内部进入到科研管理的政策操作层面。治理科研不端行为从源头上首先需要解决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问题。从这方面最有经验的美国来看,科研不端行为在政策操作层面上的界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显示了相关管理权限分配明确化和向可操作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科技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了科研不端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治理的紧迫性,但相关工作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剖析科研管理中不端行为的界定问题对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析期刊人如何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与逻辑推理法,阐述国际新型学术不端案例及现状,以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两本国际期刊的编辑经验及Springer和CrossCheck为例,分析了国际期刊及相关机构对学术不端的预防措施,并提出建议。【结果】通过学术不端现状研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从编辑角度分析,提出(1)建立责任心强、专业过硬的期刊人才队伍,(2)建立期刊人自己的监督培训机构,(3)建立相应的惩罚和案例处理机制,以有效预防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结论】通过期刊人才建设与素质的提高,可有效预防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6.
科学不端行为控制是我国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联系我国科研管理实践,以科学不端行为控制程序设计为目的,探讨了启动控制程序的前提(设置专门机构和界定不端行为),分析了程序设计需遵循的原则(听证原则、反对偏见原则和可信证据原则),并尝试性构建了科学不端行为控制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7.
学术论文中的不端行为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剖析学术论文中的不端行为表现、成因、危害和对策。论文不端行为表现为论文买卖、抄袭剽窃、论文造假、一稿多投、搭车署名、来稿照登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浮躁、浮夸心态和行为、科学评价体系的缺失、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论文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这类现象有害于良好学风建设,制约科研队伍的发展和科研人才的成长,影响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阻碍民族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影响科技创新;期刊界遏制论文不端行为的对策包括树立依法办刊的思想、建立和完善论文学术审查制度、加强期刊编辑工作的监管和提高编辑工作者的业务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现象、影响进行了社会透视,并从形成学术不端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应该重建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完备监督惩发机制、进行体制改革、加强学风和道德建设等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认为社会大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科学体制的不健全和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共同导致了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赵君  廖建桥  张永军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43-1148,1156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科研不端行为量表。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收集并提炼出科研不端行为的陈述题项,形成初始量表;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进行信度检验;最后,通过SEM检验了量表的结构效度。研究结果显示,科研不端行为具有科学导向和关系导向的二阶双因素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会侵蚀学术风气,影响学术公平与公正,需要及时予以干预和治理。为提高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界定、表现形式、成因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提出构建系统完整的学术诚信教育、监督和奖惩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央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是我国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主渠道,但近年来不断披露出来的科研不端案件影响了中央财政的使用效果以及公众对科学界的信任,传统的学术界自律自治已经不能彻底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文中通过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重点借鉴美国的先进制度和实践经验,力图对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结构的法治化提出纲领性、框架性的政策建议。文中建议综合运用学术、行政、法律的协同治理手段建构新时期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结构,既要保持学术管理和道德约束的传统地位与路径,还要切实有效地引入、构建和突出法治在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中的作用,更要清晰地划分出科学不端行为的治理层次,界定学术、行政和法律各自的界限。此外,文中也涉及到刑法介入不端行为治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进行辨析,分析其产生的诱因和危害之后,着力对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的工作和经验进行探析,并提出当前我国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科研不端行为的纠偏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振华  颜锋 《科学学研究》2009,27(6):832-836
 科研不端行为在国内外皆存在。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在于科学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纠偏应采取认知控制、社会控制及文化控制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政府、学界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科研不端有助于科研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健全惩罚机制是治理科研不端的主要手段。学术界已经认同科研不端的惩罚力度比较弱,然而科研不端惩罚强度设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借助于公开数据,收集了1997-2017年213个典型科研不端案例,构建了科研不端惩罚强度的七个等级,借助于统计软件分析了惩罚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案例的惩罚强度在一级到四级之间;社会整体的惩罚强度在增强,但是单个案例的惩罚强度并没有随时间而增强;媒体关注力度显著影响到惩罚强度;科研不端类型叠加对惩罚强度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撤除措施与惩罚措施的区分,学术不端的公共围观效应能否发挥作用,分段惩罚的实施难点,学术规范的内化与过度激励论文数量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王锋 《科学学研究》2002,20(1):11-16
如今在科学界 ,有违科学道德的科学不端行为存在于科研全过程之中 ,究其原因 ,科研和管理人员缺乏科学道德素养、过分追逐名利是内在动因 ;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缺少科学道德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机制、没有有效制止严重科学不端行为的法律制度、揭露不力和有意庇护、出版和舆论环节的不科学行为等是其滋生的土壤和诱因  相似文献   

17.
诚信乃立身之本,而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正在成为制约各高校发展的重大障碍,对于学生的教育成长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试图揭示高校学术不端的深层原因,为相关部门的治理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研不端行为是科学道德中学术道德研究的重要范畴.在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规范评审制度,严格管理额外收入以抵制学术腐败,慎重而严格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投诉,重视大学生和年轻科学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和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基本界定后,运用社会学视角的越轨理论模型和哲学视角的竞争模型建构出两种认识论,前者偏重社会控制,后者则强调文化控制。两种模型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解,同时也为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正为  张风帆 《科教文汇》2011,(13):199-200
根据研究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急功近利、教育体制、监管不严、竞争压力、经济成本和技术进步"6个J"的原因分析理论。并首次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进步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