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戏剧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教育戏剧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确定主题,自主创编剧本;课堂表演,师生探讨总结;课后反思,感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维系中华文化血脉的根,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书法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基因。坚持书法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为是非所干扰,不为乱象所迷惑。书法是中国艺术审美的最高代表,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3.
怎样铸造民族信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是大家一直关心探索的问题。历史教学内容广泛,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从导言课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扬叔子教授说:“一个国家的人民,一个民族的子孙,如果忘记自己的民族及其历史和文化,那将是十分悲惨的,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文教育,没有高水平的人文素质的人才,就等于没有灵魂,就等于迷失方向,就可能走上邪路。这不但要挨打,而且可能亡国。”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要深刻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台,激活传统文化魅力,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7.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薄弱,高校相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科学认识、明确意义、梳理关系、分析原因、把握方法5个方面具体分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地位、角色、症结与实效,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10.
在当前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是时代下,中学生已经成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教育中,红色课程资源是中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历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辅助作用。本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研究红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中学生在历史教育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谭春桃 《师道》2013,(1):34-3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中畅游.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尤其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单向需求原因和方针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为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寻找力量。  相似文献   

13.
黎雪丹 《广西教育》2022,(32):36-38
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即明确课程目标,构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着眼高中课程设计,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真品读课程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深化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文化榜样;了解传统习俗文化,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崔高翔 《成才之路》2013,(29):I0005-I0005
各种中华传统的佳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诗词歌赋也是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流,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当前,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华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冷遇,出现了圣诞节重于春节,情人节重于七夕节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激励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指出:素质教育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再有多难也要推进。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多方面力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学会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6月11-12日在成都市联合举办了“合力推进素质教育论坛”。论坛由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承办,四川省内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新闻媒体和学生家长共130余人参与了这次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屠火明教授致欢迎辞,四川省教育学会会长王可植、四川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纪大海教授到会祝贺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政治教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扭转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乐于探究,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提高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能力。在政治生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也应当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政治生活课堂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有效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6所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发现高校存在明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中不良文化的挑战,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中,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上,将"明晰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希望为全面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的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实施美育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使其具备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加强美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如何通过中小学美育教育有效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