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流经甘肃张掖城西注入古居延海的那条河又叫做“黑水”、“额济纳河”、“合黎水”或“弱水”,本文指出这四个名称分别来自汉语、西夏语、古突厥语和古藏语,意思都是“黑河”。其中视“弱水”等于藏语nag chu,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蒙古秘史》旁译中出现的“鹚老鸟”一词的对应词toqura’un及汉语方言土语材料的分析,认为“鹚老鸟”所指的鸟,不是鸬鹚或秃鸟,而是鹤,更准确地说是灰鹤或蓑羽鹤。进而对“鹚老鸟”的词源进行了探索,认为内蒙古东西部汉语方言中的“鹚老鸟”借自阿尔泰语系语言,确切地说是来自蒙古语的tooruu。  相似文献   

3.
汉语文“海纳百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种类很多。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融入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语言,越发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汉语吸纳的这些外来词中,以表示地名和其他事物的名词居多,如“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祁连山”的“祁连”在匈奴语中是  相似文献   

4.
汉语文教学的综合思考湖北张文海一汉语文这个概念的内涵至今说法不一致:一说是指汉语和文字;一说是指汉语和文学;一说语文,口头说的是语,写下来的是文(叶圣陶语),也就是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对汉语文性质的确认,关系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运作的...  相似文献   

5.
说到词语读音人们往往想到语流音变现象中有关词语连读时的变化。诸如“变调”、“轻声”、“儿化”等。从汉语词语声学系统角度看,语流音变现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读音格式也应重视。汉语词语既然有“轻声”的读音要求。与之相对的还有重音的读音要求,这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是被淡化甚至忽略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前,汉语“文学”一词的基本含义是学问和学术。近代以后,西方现代文学观念进入中国,但汉语中表示此概念的“文学”一词可能并非直接来自英语,而是来自日语,准确地说,是“来自西洋,路过日本”,日语用汉字“文学”翻译英语literature,汉语由日语直接借用。但日语只是借用了古汉语“文学”一词的语言形式,其意义与该词固有含义无关,故现代汉语“文学”一词实为外来词。汉语中接近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词语是“文章”或“文”而非“文学”,因此,现代汉语“文学”一词实乃一错位译名。  相似文献   

7.
“类语缀”是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并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吕先生在文中说:“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类语缀和语缀的性质相似,构词能力很强,在现代汉语中很活跃。语缀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用田野实地调查法对库克西鲁格乡瓦窑本村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而形成文章。调查结果显示:瓦窑本村塔吉克族单语型人少,双语型和多语型人较普遍。单语型人群只会讲塔吉克语,且几乎是女性;双语型人群主要是讲“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塔吉克语—汉语”;多语型人群主要是讲“塔吉克语—维吾尔语—汉语”或“塔吉克语—汉语—维吾尔语”较多。其中“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型人群和“塔吉克语—维吾尔语—汉语”型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塔吉克语—汉语”型和“塔吉克语—汉语—维吾尔语”型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瓦窑本村塔吉克族对本民族语言的情感十分深厚,目前瓦窑本村塔吉克语的使用情况还没有面临濒危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据报道”、“必须指出”、“已经证明”、“人们说”等习惯用语,从语态上说是主动语态,但译成英语时通常用被动语态。这种句式通常用在新闻报道、知识小品、科技文章中,比较客观。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动句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法结构是语篇结构语法化的结果。重动句来自“背景—目的”语篇结构。VP1引入背景事件 ,VP2说明语用目的 ,是小句的焦点。重动句的语用价值在于引入VP1,而不是同时引入动词V的宾语与补语。“背景—目的”关系在汉语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的"谁为"都属于"谁宾语+为"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谁为"都属于"谁主语+为"式。先秦时期,所有的"为谁"都属于"为系词+谁表语"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为谁"都属于"为+谁宾语"式。也就是说,从先秦到唐代,"谁宾语+为"式由盛转衰,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为+谁宾语"式从无到有,成为常式。这种现象表明,发展到唐代,"为"的疑问代词宾语"谁",后置化历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水”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自然界的水也被赋予了隐喻性含义。汉语中存在大量关于"水"的概念隐喻。在分析汉语中较为典型的八类水的概念隐喻以及它们的具体表达及映射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体验性和突显性阐释这八类概念隐喻存在的认知理据,结论是:体验性是水的概念隐喻产生的前提条件;突显性是水的概念隐喻呈现多样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汉字古音手册》是学习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重要工具书。20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对初版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更订,但由于排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仍有不少音标、等呼开合、反切等疏漏和失误存在。以《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体现的古音系统为本,对其中的失误进行了更订,指出十类四十多个误例,并加以更正。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旧唐书及新、旧五代史均无王希羽的传略,对王希羽的人生史迹,只有从五代、宋、元诸多史料笔记与其他文献里搜求。唐昭宗天复元年(901),七十三岁的王希羽方进士及第,一生官职也只是短暂的秘书省正九品校书郎。但由于他“词艺优博”.诗歌造诣的底蕴丰厚的影响,元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辛文房,将其以附传者身份入录《唐才子传》。在中华民族复兴伟士工程进程中,探索王希羽履历史迹。对其现存诗章进行研究,对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山西汾阳方言中的助词“咧”有三种用法,其中具有时体意义的是进行体兼现在时助词“咧,”和将来时助词“咧:”,而通过对这两个时体助词的分析认为“咧,”可能是近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哩”在方言中的保留,“咧:”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表示“将要”义的“了”,但在语音上又受到了晋语诸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对于介词系统而言,同一语义子系统内,有成员退出,也有成员进入,从而形成介词成员的更替。清代形成更替的介词主要有:"等"与"俟、待";"叫、给、让"与"吃、教"、"和、同、跟"与"共";"比"与"似,如";"离"与"去";"趁"与"乘"等六组。  相似文献   

19.
说“TA”     
作为新出现的拼音字母词,第三人称代词“TA”、“TA们”是在“他(她)”、"他(她)们"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二者都属于不规范的用法。但是,这两种看似不规范的用法是为弥补“他”和“他们”在表意上的缺陷而产生的,有着其内在的客观理据。  相似文献   

20.
潘岳是西晋时期极有争议的文人,他所著《闲居赋》,元好问评其"千古高情",可"拜路尘"积极入仕的潘岳和赋中的隐者形象大相径庭。仕宦、归隐始终困惑着中国古代文人,将潘岳与成功的仕人、著名的隐者相比较,不难发现潘岳将人生的天平倾向仕宦之路,《闲居赋》并非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