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档案天地》2011,(7):41-42,65
2010年“两会”期间.在3月14日上午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段意寓深长的话:“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31日,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内阁发言人”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以事实驳斥了充满猜测性语言的《考克斯报告》,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一个多月后,他又召集中外记者再次驳斥《考克斯报告》。这两场发布会使考克斯颜面扫地,让赵启正名扬天下。当时,作为政府部门酋长的赵启正并没有发言人的头衔,但他却扮演了中国政府发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纽约时报》记者弗兰克尔在一九七二年五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向基辛格提问关于美苏高级首脑在莫斯科会谈的所谓“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成批地发表协定呢?”基辛格答:“你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  相似文献   

4.
做一个好记者要脑勤、腿勤、笔勤,再加上一点:嘴勤。所谓嘴勤就是敢于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 记者提问的场合不外乎主要有以下几种:记者招待会上提问、独家采访时提问、闲聊交谈时提问,以及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遇到采访对象时提问。 嘴巴被“封”的苦恼 新闻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人无我有,出奇制胜;人有我早,先发制人;人早我好,妙笔生花;人好我转,另辟蹊径……新闻战场龙争虎斗,异彩纷呈,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是记者招待会。有人将其称为“记者擂台赛”,是考验记者“嘴上功夫”的最佳场合,这对常  相似文献   

5.
《兰台内外》2010,(2):61-61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3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6.
访问是采访的主体,提问是访问成败的关键。“在所有已发表的新闻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靠记者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其他三分之一也都离不开这条途径。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作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他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停地寻找那些有见解和事实材料的人。”(卡尔·华伦:《访问和记者招待会》) 访问是一门艺术,成功的访问来自事先  相似文献   

7.
杨瑶 《声屏世界》2016,(3):14-16
总理记者招待会作为“两会”休止符,历年累计邀请数百家中外媒体与中国总理进行对话,是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重要舞台。本文通过对23年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不同国家媒体的提问数量、类型结构等数据分析以及总理的回答应对,来研究“两会”记者招待会媒体公共空间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9.
残忍的提问     
去年4月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版曾登过一篇名为《提问》的文章,讽刺了一些记者采访时“不高明”的提问。诸如,北京隆福百货大楼起火,一记者向北京市市长李其炎提问:深更半夜赶来亲自指挥抢救,有什么感想?被市长斥责“这是什么时候了,还提这种问题?” 确实,这类不高明的劣质提问真让采访对象好气又好笑。但这种提问尚可接受,还有一种提问不只是不高明,而且让人感到采访者的“残忍”。 记得前几年在海南举行过一次铁人十项全能拉力赛,一名记者的提问给我的印象多年不灭。被采访者是刚泅渡完一段很宽水面进入马拉松跑阶段的运动员。记者跟在身边问:“刚游了那么远上岸没歇歇不累吗?”这动员喘得不止。记者又问:“请谈谈你现在的想法。”把话筒伸到运动页面前。当时看到这儿,我真想一拳把这位记者同行从电视画面上打出去。人家拼死命地在比赛,他却风风凉凉地让“谈谈现在的想法”,且不说影响比赛成绩,累得要命的运动员怎样才能分出神来回答呢。这位记者的采访既表现了自己无能又表现了自己的自私,只顾自己来访,不看采访对象处在什么环境。  相似文献   

10.
汪伟 《青年记者》2012,(15):29-31
1991年以来,每当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就循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总理记者招待会.从那时起,媒体就将总理记者招待会视为观察中国总理个性和工作风格的绝好机会.2003年,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场合时,第一个提问的记者要求他评价前任的工作,而第二个问题就直白地要求他评价自己的个性,并拿他和前任做了比较.2012年,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场合时,记者再次要求他评价自己.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人物     
朱镕基:拖下去,那不动武行吗?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朱镕基举行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三次记者招待会。在台湾地方选举前两天,没有什么比两岸关系更让人关注的了,朱镕基以罕有的高声说:“不管谁上台,绝对不能搞‘台独’,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都不能允许!这就是我们的底线。”随后他又缓声说:“谁赞成一个中国我们就支持谁。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让步,让步给中国人嘛。”另外,西部开发、反腐败、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也都成为今年记者招待会的提问焦点。这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国务院总理,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以他的睿智回答了各国记者的1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一切新闻采访活动的基础,往往成为决定采访是否成功的关键。 采访中,记者要问得有水平的确不容易。老记者周孝庵在《访问》一文中指出:“访问不难,发问实难。”著名记者柯天也深有同感。他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而这所有的困难在担任采访提问任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道理很简单:广播、报纸等传媒中,记者若提问不当,尚能加以隐藏。而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问的表现让观众一览无余。鉴于电视的“放大功能”,还会对提问时“精彩”或“拙劣”加以夸张,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提问敏感起来,并自觉地将提问水平纳入衡量主持人整体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春风化雨细无声——从温总理答记者问看舆论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彦  杨帆 《军事记者》2010,(7):33-34
信息发布、回答记者提问,是一门充满智慧和谋略的传播艺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采取不同的方式应答,效果差别会很大。温家宝总理在历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直面中外媒体记者的发问,泰然处之。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语言艺术、缜密的逻辑思维,赢得众多媒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正>与以往相比,2007年全国“两会”新闻大战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女记者的增多。在“两会”现场随处可见积极“拼抢”采访的女记者,在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更有众多的女记者亮相。据统计,在3月16日长达1小时57分钟的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共有11位记者获得提问的机会,其中6位是  相似文献   

15.
"提问"在采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 《现代传播》2001,(6):129-131
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水平有时往往取决于“采访”,“采访”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提问”,因此,一个好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讲得如何,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说”得精彩,因此“提问”便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别人“说”得好,记者就得“问”得好。怎样做好“提问”,“采访”和“提问”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提问”又涉及那些具体的概念与内容,便成为研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不能不涉猎的问题。 一、“角色”与“提问” 如果说“提问”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角色”与“提问”的关系。一个“记者”在采…  相似文献   

16.
年年“两会”的会场上,除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忙碌的要算是新闻记者了。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和台阶,是记者围追堵截的“战场”;会议中举行的多场记者招待会,因提问机会极为难得,也成为记者争先恐后拚抢的“阵地”。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曹艳在2010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上刊文,结合奥巴马执政以来召开的总统记者招待会实例,梳理了美国记者,尤其是白宫记者的提问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一是多个问题,环环相扣。白宫记者的提问通常都有两到三个问题组成。每个  相似文献   

18.
从事新闻采访虽然要掌握“望”“闻”等本领。但是否善问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不仅参加记者招待会和进行人物专访需要善问,即使日常的一般采访往往也离不开提问。只有通过提问,有时才能挖掘出新闻现象背后的东西和采访对象的思想活动等。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说得好:“大  相似文献   

19.
黄斌 《声屏世界》2006,(5):66-66
在2006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为了让记者的提问更能体现广大公众的心愿,从3月5日开始,CCTV就和搜狐、新浪等网站共同发起了“我有问题问总理”网上征集活动。到3月14日早上,已经征集到百姓最想问总理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像这样的网络征集活动在“两会”报道中还是首次。笔者以为,此举在创意上高人一招,在行动上胜人一筹。至于在当天记者招待会上发问的是白岩松还是王小丫,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无怪乎,温总理的开场白就是“:现在面对我的是记者、是少数,但是,在会场外听我谈话的群众是多数。我必须向…  相似文献   

20.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同往常一样,由国务院总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纵横捭,畅谈国家大事,其机智风趣的谈锋博得了阵阵掌声。6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了本次记者招待会,从电视直播节目可以看出,会场上,各记者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凭着会前的充分准备、高度的新闻敏感、高超的提问艺术,被点中的提问者都很好地把握了这一难得的采访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