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新闻官司”呈现出大幅度增多的趋势,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纷纷被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自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生效至今,我国先后出现了四次新闻诉讼浪潮。尽管不同时期新闻诉讼的特点不一,但有一点却一以贯之,那就是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成为新闻诉讼案件的最主要的类型。而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不懂法,因此,研究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重点是弄清有关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新闻官司”呈现出大幅度增多的趋势,新闻媒体和新闻记纷纷被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自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生效至今,我国先后出现了四次新闻诉讼浪潮。尽管不同时期新闻诉讼的特点不一,但有一点却一以贯之,那就是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成为新闻诉讼案件的最主要的类型。而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一条重要原因就  相似文献   

4.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5.
徐迅 《新闻三昧》2004,(5):50-51
任何一场诉讼官司都有双方,而法官位居中央,充当案件是非的裁判。报道诉讼案件的新闻工作不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也不是法官,而是诉讼过程的旁观和记录。他们是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其责任是将法庭上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报道报告给公众。  相似文献   

6.
法制与新闻"这一题目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事先列出了若干参考论题,都是很有意思的。在此我选其中两个问题谈一些感想。第一个问题:关于新闻媒体如何报道诉讼案件,这里面存在一些理论与实务上的疑问:有的新闻单位对诉讼案件的报道异常道阎,甚至要等到法院作出裁判之后才放心进行报道,生怕新闻干预司法;有的新闻单位正好相反,对诉讼案件的报道异常热心和详细。问题在于新闻媒体究竟应何时介入诉讼案件为好?从内容上讲,新闻媒体报道的范围和程序应如何掌握?上述问题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争论。美国著名的辛普森…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新闻纠纷仲裁制度势在必行 新闻纠纷是指新闻材料的提供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当事人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之间因提供、采访、报道新闻而发生的民事侵权纠纷,既涉及人身权利,又涉及经济利益。我国现行的新闻纠纷解决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诉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侵权诉讼不断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由于我国尚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由新闻报道引起的侵权诉讼(即通常所说的“新闻官司”)呈增多的趋势。据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1991年元月至1995年12月,武汉市区两级法院共受理新闻侵权案件33件,已审结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的占73.7%,新闻单位胜诉的只占26.3%。显然,新闻单位在新闻官司中的胜率是比较低的。因此,研究新闻官司的成因,采取对策减少和规避新闻官司,成为报纸工作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新闻官司增多的社会背景:法制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而又仍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9.
时下新闻批评较难,新闻诉讼增多,某些法人、公民状告新闻记者在其作品中“侵害名誉权”的案件此伏彼起.看来,如何保护正确的新闻批评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帆 《记者摇篮》2006,(4):27-29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新闻侵犯名誉权的诉讼案件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人民群众同新闻机构打官司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种趋势从总体上看,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公民已经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从个别案件来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当事人对什么是新闻侵犯名誉权,什么是正当的舆论监督分不清楚,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由于新闻法尚未出台,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寻找新闻单位在报道中的一些失误,通过诉讼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三是有些人想利用法律关于保护名誉权的有关规定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1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价值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诉讼行为和活动,它是人民法院解决当事人之间法律纠纷的审判依据。诉讼档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一是诉讼档案具有查考利用价值。诉讼档案是整个案件诉讼活动的原始记录,它记录了一个案件立案、庭前、证据、庭审、合议、判决、执行、送达等重要程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侵权诉讼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正确分析新闻侵权行为的产生原因及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格权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欣一 《新闻记者》2003,(10):30-31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新闻侵权的案件,主要是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三种。这三种人格权在新闻传播领域又有不同特点和某些细节问题。 死者的名誉权 关于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官司一直是新闻诉讼的热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条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  相似文献   

14.
祁家录 《新闻世界》2008,(12):67-68
《新民晚》2008年9月15日“法制视窗”专版,发表4篇诉讼新闻,其中有刑事案件,也有民事案件,非常贴近公众。专版头条新闻由公诉人讲述建国后发生在上海的第一起涉外案件的幕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可见,《新民晚报》在全国受读者欢迎,原因之一就是让诉讼新闻占一定版面,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还有很多受公众欢迎的媒体,也都非常重视诉讼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涉及新闻侵权方面的官司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受理的名誉权案件中,因为报刊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件占20%以上,这些新闻官司,从法律的角度看,其新闻报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在新闻与新闻侵权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预防新闻报道“走火伤人”。成了我们广大新闻工作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飞花拾零     
区分舆论批评与侵犯名誉权界限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凌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民法通则》的全面实施,目前诉讼新闻单位侵犯名誉权的案件逐渐增多,各级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要注意区分正当舆  相似文献   

17.
梁静 《记者摇篮》2010,(1):40-41
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因新闻侵权引发的诉讼屡有发生,各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而引发的名誉侵权、肖像侵权、隐私侵权等新闻侵权案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8.
新闻侵权的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新闻界》2004,(2):67-68
近年来,我国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急剧增多。以广州市为例.近5年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共计160件,受案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仅2002年就受理67件新闻侵权案件,被告新闻单位从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到电视台、互联网站都有。不仅如此.该市新闻单位败诉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0年媒体败诉5件.占29.4%;2001年媒体败诉14件.占34.1%;2002年媒体败诉24件,占35.8%。这些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权利意识增强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新闻单位在报道过程中的瑕疵是新闻侵权案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1月1日,上海市发生了全国首例新闻侵权案--杜融诉记者沈涯夫、牟春霖诽谤案.之后,新闻侵权案每年都占侵权案件的一定比例.由于名誉、隐私侵权占该类型案件的绝大多数,理论界对媒体新闻侵犯名誉、隐私权的研究较多,对媒体新闻侵犯肖像权的关注则很少.随着配图新闻、图片新闻的增多,新闻侵犯肖像权的诉讼呈上升趋势,但很多当事人以败诉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再现我的肖像没经过我许可就是侵权,这是对该类侵权的片面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自《民法通则》实施以来,由于新闻报道而引起的纠纷和诉讼案件时有发生,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鉴于我国新闻立法起步较晚,新闻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因而,对于我国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也难免产生疑问.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