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成 《浙江档案》2015,(2):36-39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从空中俯瞰村落的感觉很好,深灰色的屋顶、白色的墙以及绿色的植物交相辉映。航拍器穿梭在空中,飞进云霄,带给航拍摄影师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航拍文化村落,不仅是对美的不懈追求,也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2.
沪宁高速公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国家和江苏省的重点建设项目,为了反映重点工程的宏大场面,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省机场建设指挥部分别在1995年10月、1996年8月和1997年5月组织了航空摄影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航拍。空中航拍时间共十几个小时,我积累了一些珍贵的电视画面,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难得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3.
陈霞 《新闻窗》2006,(6):109-110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20多年了。2005年是我感到压力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让我最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制片人,参与创办了大型直播节目《百姓关注》。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跨过而立之年的女农民通讯员。从1986年起至今,从事新闻写作.已经历了8个春秋,爬格子品尝了酸甜苦辣味,闯出了一条业余写作的路子。这8年,使我从一个农村女知识青年,成长为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这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三条:作为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一是靠领导支持关怀,二是靠老师帮助指导,三是靠自己勤学苦练。我出生在济南市东郊历城区王舍人镇梁王村一个  相似文献   

5.
结缘图书馆     
梁震戈 《图书馆论坛》2007,27(1):144-145
翻阅我校图书馆订购的20余种图书情报学刊,可以说《图书馆论坛》中的“从业抒怀”是我最喜爱的栏目之一,看到那么多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同行们平凡、普通而又感人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打动、震憾。作为从事图书馆工作还不到5年的一名图书馆战线上的新兵,我也想借助“从业抒怀”这一平  相似文献   

6.
“劳模靠报纸出名,报纸靠劳模争光。” 这是长期以来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的两句口头语,也是《榆次市报》创刊10多年来最好的实践总结,是最公正的评价。我作为《榆次市报》的一名通讯员,对此感受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我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已经30个春秋了。 30年来。在宣传思想战线上我当过报道员、宣传干事、宣传科长、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回顾总结从事宣传工作实践,我感受最深的是:坚持“四心”。 一、要有热心。最初做宣传工作时,我也是从朴素的个人兴趣爱好开始的。1965年,仅有初中文化的我,一步入军队这所大学校,就同“宣传”结下了不  相似文献   

8.
最近,上海一位名叫韩国英的保姆投书新民晚报,述说了她在古北新区太阳广场遭受歧视的经历,由此在上海产生强烈反响,同时也在新闻界引发了一场讨论。一封来信令人震惊12月初,韩国英给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写来一封信,信中称;“我在古北新区太阳广场日本籍居民松木先生家从事涉外家政……11月8日这天,当我赶到太阳广场准备到松木先生家工作时,在大门口却被保安拦住,被告知:保姆只能从地下室进出。我虽然从事家政职业,但是我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挣钱。外方雇主也很尊重我的工作。可如今在太阳广场工作的保安同胞眼里,像…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为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情报咨询工作亟需加强,然而,只靠有限的图书馆专业大学毕业生来补充、承担,不仅人数不多,且业务素质短时间内也很难达到工作上的要求。因此,聘请老教师从事情报咨询工作不失为一条良策。这里,扰我馆这方面工作实践,谈谈高校馆聘请老教师从事情报咨询工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有不少年轻的同行常问我:要干好新闻这一行,主要靠什么?他们以为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干得也还不算赖,肯定有不少经验、体会甚至“秘诀”什么的,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点“真传”。然而,我的回答却常常令他们大失所望,背后埋怨我尽用“虚家伙”敷衍人。因为,我回答他们的大都是这样一句话:乐于吃苦才能有所作为。这话“虚”吗?我可是一点也不觉得虚,确确实实是掏心窝子的话。我从事新闻工作这么多年,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里,不妨说说自己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相关组织开办了空中照相培训班,训练航拍人员;众多刊物介绍了航拍知识;空军摄影人员及摄影家因军事要求或兴趣机遇,进行了航拍,系列作品充分发挥了战争实用与视界拓展的功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画报《良友》刊载的众多航拍图像,形成影像的奇观,使大众达到阅读的惊奇效果。航拍图文传播促进了民国航拍者技术的提升与大众对航拍的了解,同时为当代研究我国航拍历程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填补了中国摄影史关于航拍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像很多人一样,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并且由于后来从事文字工作,写日记更成为了我的习惯。或许是天生就对文字感兴趣吧,我喜欢把一天中发生的值得记录下的东西写成随笔,虽然不是每天都写,但是九年的时间里也积攒了厚厚的几本。在假日的午后,靠在窗旁,面对明媚的阳光  相似文献   

13.
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要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跑、多学习,善于发现与挖掘新闻中的新闻。因而,有人说,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每时每刻都用全身心投入的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后,笔者也从中逐渐悟出了自己的“四、六、八”采访心得,即脚走四方深入基层,眼观六路细心观察,耳听八方分析比较。脚走四方深入基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智慧创造要靠深入基层;增强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要靠深入基层;开发新闻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也要靠深入基层。笔者是一名农村部的记者,除了报社开会以外,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下基层,深深地感悟到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每  相似文献   

14.
我这八年     
1987~1994年这八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八年,也是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重要的八年。回顾过去,几多甘苦在其中,展望未来,又使我感到肩上担子更重。 1982年我从事教学工作时,对编辑这一行的认识几乎是零,我以为我的一生是与中国的铁道电气化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了五年的教学工作后,大学出版社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兴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一年之际,我就因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编辑干起了这一行。从课堂讲课到书桌上加工稿件,一  相似文献   

15.
李严 《新闻世界》2009,(11):25-25
我从事新闻工作有十三个年头了,直接从事采访工作也有五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新闻战线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有多么快的发展,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想拿出比较好的新闻作品乃至精品,离不开两点:一是精心策划,二是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6.
对记者知识结构纵向剖析,由表及里.可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技术技能。这是记者知识结构最外在表层的显性层次,可称为“有形”的学问,是初入新闻门便要求掌握的。如没有大学新闻学历的人,首先要在实践中模仿他人操作方法和经验——一如如何采访,如何写作,如何编组稿件。这是从事新闻职业登堂入室的首条门径,也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由于主要是靠学习模仿他人经验,所以入门初识这种技能并不难。但要成为资深记者,仅此又显然不够。第二层次:专业理论、新闻史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重应用轻理论,甚至一些长期从事新闻…  相似文献   

17.
黎莉 《声屏世界》2009,(10):18-19
清晨时分,在隆隆的轰鸣声中,印有江西电视台台标的罗宾逊R-44直升机升入空中,开始了一天的拍摄工作。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近半年的准备,江西电视台航拍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截至9月4日,拍摄组已完成了6个设区市的航拍计划。航拍的各种困难是拍摄组始料未及的,而俯览江西所看到的壮美河山和城市巨变也是让拍摄组欣喜万分的。  相似文献   

18.
仅仅在路上     
2009年,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青年编辑记者,我时常庆幸自己能够一毕业就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辈们常说:"工作的起点就像人生的指向标,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能够加入最重要的广播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幸运,同时也令我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工作是严谨的、对待工作自己不能有半点马虎."工作三年来,我常常意识到,作为记者,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这不仅是在从事新闻采、编、播工作初期阶段,而是将会贯穿整个新闻的职业生涯中.  相似文献   

19.
薛亚利 《新闻知识》2001,(12):48-48,34,47
我是1975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从学写第一篇新闻稿到获得100多个全国、省、市奖,并出版两部专著的成长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将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做出一些成绩,他的付出和努力也才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支持,成才的路子也才会越走越宽广。我的体会有以下四点。一、明确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方向是目标,是动力,是灯塔。一个记者要力争有较大作为,必须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并制定高远的追求目标。正如我国名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所说:"只会写几百字的‘本报讯'",…  相似文献   

20.
我在新华社工作40多年,然而最值得回味的是在第一汽车制造厂5年的采访实践和2年的下放劳动生活。 45年前,我有幸被总社从华东总分社调至吉林分社,长期从事一汽的宣传报道工作。一汽的伟大建设实践,加速了我在政治和业务上的成长,使我逐渐感悟到:要做好记者,首先要学会做人。从1958年开始,当我每天和工人师傅一道,穿着印有“汽车工人”字样的工作服,迎着四根并排的高大烟囱,走进一片机械飞速运转的车间时,心里总是不能平静。我想,当我从记者——变为“汽车工人”为开创我国汽车工业历史的新篇章,直接贡献力量,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