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码相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摄影记者的常规装备,拥有一台性能卓越、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数码相机是所有摄影记者的梦想。现在市场的数码相机很多,知名的品牌就有几十个,除了传统的摄影器材生产商柯达、富士、奥林巴斯、佳能、尼康、爱克发外,索尼、松下、三洋、卡西欧、飞利浦等传统家电厂商的数码相机也层出不穷,IT(InformationTechnology)行业厂商的加入更壮大了数码相机生产商的行列,如爱普生、惠普、苹果等,此外还有韩国、台湾出产的一些不知名的低档数码相机,以上数码相机都能在中国市场上见到。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海鸥照相…  相似文献   

2.
莫被热点新闻灼伤头脑 凡遇热点新闻,各家报纸均不惜版面,力求将文字、图片报道做深做大.然而,在采访这类新闻时,有的摄影记者往往容易产生以下几种情绪,从而导致照片不好看、不耐看:  相似文献   

3.
陈明 《新闻世界》2014,(10):185-186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的层出不穷,让9亿人用户拿起手机开始记录影像,并借助各类信息平台成为"百姓记者"。"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构成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固守社会责任的同时,加强图片的精品意识,图文并重,与时俱进方能立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自8月起,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摄影记者如何进一步增强新闻图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生活找寻好故事通常情况下,摄影记者单独下基层采访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难以找到"新东西".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对基层不熟悉;第二、"主题先行",往往是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以北方为例,每年九至十月份,摄影记者都会主动或领任务"下农村看看""看看秋收".有些记者因为不熟悉农村,缺少拍摄主题,便打电话找到当地宣传部询问,于是得到类似"今年苹果车收"的线索.于是"农村大嫂高兴地摘苹果""载满苹果的大卡车""过秤""喜滋滋地点钱"的画面便产生了,此类"下基层"专题一会儿就完成.这种"走基层"将"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联系起来,是一种职业倦怠,它敷衍了公众,伤害自己赖以生存的媒体,同时也摧垮自己的新闻理想.  相似文献   

6.
新年之际,刘宇回国休假,我们都想让他谈谈波黑见闻,吹吹他的冒险经历。然而,说不上几句,刘宇总是戛然而止,神情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我真不愿意回忆在波黑的经历,想想那些因为战争而缺胳膊断腿,甚至失去生命的人,我的那点经历又算什么。”只是当朋友们如数家珍地谈论起他拍的照片,告诉他那些照片曾深深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当对继续提供的中国援助附带合理的政治条件,主要是对华友善、和平对外政策方向和非核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摄影发展百余年来,从没有像如今的手机摄影在社会上如此普及。伴随大量的手机摄影赛、网民与微博数量的急剧增加,兴起了"全民手机拍照热"。采访全国"两会"时,手机拍摄直达网络,灵活快捷,让摄影记者尝到了甜头。《北京晚报》摄影记者程功介绍:刚拿到大会文件就地用手机拍照,将文件快速传回报社,以求第一时间发稿,以流媒体形式传播,使广大受众快速获得信息。《羊城晚  相似文献   

9.
杨帆 《新闻传播》2015,(4):33+35
我们国家和党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核心位置上,因此,记者也需要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逐渐地走进群众当中去,走进基层里,去反映和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最关注的实事。但是随着记者走基层活动的深入化,我们也发现,在记者队伍中确实存在一批形式主义的记者,他们把走基层当成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实现走基层的目的,对此,文章重点论述了摄影记者走基层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荧 《新闻窗》2011,(2):29-29
驻站摄影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出优质的新闻"产品",提高新闻图片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联社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最多摄影记者的新闻机构,共有200多名摄影记者,其中以中青年为主。他们的特点是新闻嗅觉灵敏,采访作风雷历风行,拍摄技术娴熟,发稿时间观念强。从新闻的发生到向全球发传真照片,一般只需半小时。 1994年金秋的一天下午,我专门去位于纽约闹市洛克菲勒中心的美联社总社,拜访好友、美联社摄影部主任阿尔比索。当我请他谈谈美联社是如何培养摄影记者的时,阿尔比索爽朗地笑着说,新华社不也是拥有一支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和经验丰富的摄影记者队伍么!  相似文献   

12.
试图解决乡土中国的问题,已经成为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理想,这些人围绕着"三农",开始了他们持续的田野调查和激烈讨论。事实上中国的知识分子之于乡土理想与实践,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陶行知、晏阳初、梁漱  相似文献   

13.
蔡放 《今传媒》2012,(1):127-128
在眼球经济时代,新闻画面的好坏对于新闻栏目的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画面的制作者,摄像记者的拍摄水平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文章对摄像记者如何拍好电视新闻画面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新旧媒体不断碰撞与融合,媒体环境整体变迁,新闻传播内容、渠道、方式以及观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闻摄影的变革进程大大提速,新闻摄影的工作环境随之变化.摄影记者只有适应环境需要,居安思危,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才能提升新媒体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发展,给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影响,数码技术的普及使任何人都可以抢拍新闻,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冲击着新闻图片现场纪实性。及时抓拍到的现场新闻照片迅速通过网络发布,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照片呈现在公众视线,这表明新闻摄影记者已经受到现实的挑战。如何应对突发新闻挑战,是每一位新闻摄影记者直面的课题。突发新闻的采访拍摄,一般都是线索突然、情况紧急、时间短促、任务紧迫。这种采访拍摄活动,记者没有充分的准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侵权类型 1. 文字说明不当,造成失实报道 造成文字说明不当的常见情况有两种:一是事实出错.还有就是文字说明中用词不当.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佳作从何而来?综观新闻摄影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层是佳作之源。那么,摄影记者如何强化基层意识呢? 一、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由于拍摄新闻照片有别于文字记者的采访,因此有人认为摄影记者无需像文字记者那样“挖”新闻,关键是“抓”瞬间。摄影记者下到基层能不能“咔嚓”一声,拍完走人?要不要心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强化摄影记者的基层意识,除了下基层,还必须与基层的群众交朋友,上至机关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摄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与文字报道一样受到重视。但由于报道方式的不同,新闻摄影在政策性报道方面难免受到一些技术因素的制约。因此,新闻摄影怎样才能搞好政策性报道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办报而言,“两翼齐飞”的方针已经深入人心。但对摄影记者而言,共识不等于“共行”,另一“翼”还需要丰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翼齐飞”,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文学素养以及文学写作水平,锻炼成既精通新闻摄影又会写新闻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20.
卢维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99-200
镜头可以拍摄下客观世界的每一个变化,表达"难以用语言形容"或"罄竹难书"的内容。作为摄影记者,如何把图片新闻做出更有冲击力,笔者就此先介绍新闻摄影的特点,然后对新闻图片的形象与情感视觉冲击力及艺术技巧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