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和谐人格是指实现人在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和品质处于协调发展,其直接指向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社会的相互协调。休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维持一个在个体生存之外的,属于个体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保持个体对于个人生命的一种精神态度,是自己沉浸在自己创造生活的一种能力和机会,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人,是实现人与自己和谐发展的题中之意。休闲对于个体来说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去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建设与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对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建设和谐文化,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五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要把促进和谐文化放在突出位置,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建立科学消费观;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很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和谐教育应当成为和谐社会的前奏,而和谐教育的实现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杨燕萍 《职大学报》2006,(1):119-120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和谐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 适时地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政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讨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政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揭示和谐政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建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要建设和谐教师队伍,贴近学生心灵,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塑造和谐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目前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文从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入手,从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等方面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生态与和谐社会分别标志着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不同状态。一方面,建设和谐生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建设和谐生态的基本途径,但当它们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追求的目标时,二者却表现出“以人为本”这一共同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生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有:发挥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生态建设要走法治化道路;把生态建设与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的素质,树立生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大,又缺乏和谐思想指导,是否具有和谐思想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效果。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和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人格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它是个体人独特的心性结构、动力组织和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及精神素质。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品行、智慧与意志力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的魅力,这是个体人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学习实践中文化与人的心灵互动的产物。传统伦理在公民人格建构中的应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公民人格的灵魂——理想、信仰与意义世界的建构。建构公民人格必须回到传统,检视我们自己的生命存在,重视开发和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开掘和利用中西方人格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和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建设和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从而提出以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应对工具理性的扩张而提出的,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但由于我国具体国情和文化的不同,我们要抑制工具理性的扩展,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交往理性就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开始。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最高理论本质,从实践的纬度解读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从“社会和谐”走向“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论证了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找到了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一词已经深入人心,培养和谐人格、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孔子很早就意识到和谐人格的培养问题,注重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的培养,这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是21世纪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命题。在综 述和分析和谐社会扣和谐教育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 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进展,和谐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我国体 育院校的特征,对构建我国体育院校和谐校园作出了七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开放式问卷搜集了3所初中学校的893名初中生的数据,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提取6个因子,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问卷因子划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和谐人格具有正义性、友善性、开放性和奋进性的4个因子结构;此外,所编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建设和谐文化,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政治稳定、促进人的发展、强化社会管理,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曾存在过和谐社会的构想。本文从中国古代史中的两种集权式的和谐社会设想入手,分析了"和谐"在我国的历史诠释,得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之体育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人格概念而言,伦理学上可分为个体人格和总体人格。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注重总体人格而忽视个体人格的发展。这既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更有现代社会深层次的历史和经济原因。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将体育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放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视野中加以研究,通过对构建现代人的信念伦理、责任伦理和沟通伦理三方面的探讨,以期为和谐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提供育人思路。  相似文献   

20.
心理和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也就有了基础。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对构建和谐家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和谐心理教育为切入点,调适家庭成员的心理,促进家庭成员个体自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