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共犯关系脱离是指具有共犯关系的共犯人停止自己的行为,断绝自身行为与其他共犯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为阻止犯罪的实现做出了真挚努力的犯罪形态.尽管各国刑法对共犯关系的脱离没有明文规定,但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日本刑法的相关理论和判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2.
共犯关系脱离理论作为弥补共犯中止处罚不足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国外主要通过在立法中明确规定或者在司法中确立处罚标准进行具体建构。由于我国刑法学界对此缺乏相关研究,导致司法实践中发生的诸多共犯退出现象均以既遂论处,处断结论难以反映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域外通过司法确立处罚标准模式难以契合我国现有刑法的相关规定,而立法建构的方式,尤其总、分则式的立法模式更能适应多变的社会,是确立我国共犯关系脱离制度的最佳立场,因此,可在刑法总则、分则中增设相关条文填补共犯关系脱离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共犯关系脱离应当成为共同犯罪论的一个与共犯未遂、预备、既遂和中止并列的一个范畴与问题,我国立法和理论都应当单独这一范畴。我国现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制度规定应对共犯关系脱离问题存在漏洞。我国应在现有共犯制度基础上确立单独的共犯关系脱离制度,坚持共犯脱离一概考虑从轻、共犯脱离与共犯既遂、未遂等共存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处理共犯脱离作为共犯论中的一大纠葛,其理论根据存在意思联络欠缺说、准障碍未遂说、共犯关系脱离说和因果关系遮断说等观点的聚讼.对此,应立足于共犯处罚根据论中的因果共犯论,对共犯脱离采纳因果关系遮断说,即行为人脱离行为阻断了与其他共犯人实施之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脱离前行为与结果承担责任,对脱离后行为与结果承担未遂或中止犯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共犯的犯罪中止的成立须以切断自己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与此后其他共犯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一般准则。由于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分工和起的作用不同.切断因果联系的方式应根据各共犯的自身特点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共同犯罪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一种犯罪形态。对于共犯中的未完成形态,主要讨论了共犯中止,以及共犯中止的成立条件。同时对共犯分工分类的中止,以及有效性的中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共犯的中止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共存时,构成共犯的中止。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在何种条件下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相似文献   

8.
共同犯罪部分共犯人的中止问题在立法上一直呈空白状态,也向来是理论上争议的热点,通过改进非主犯能力说,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中止的认定问题,以实现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最后,在对比他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立法空白的填补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共同犯罪中,共犯的行为在共同故意的支配下,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一般要大于单人犯罪,而且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也比单人犯罪更加复杂,尤其是共犯的犯罪形态、实行过限及共犯的身份等问题,有时很难判断,因此,应当根据刑事立法,来认定共犯的各种不同情况,以便正确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0.
片面共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片面共犯的主定及处罚问题,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结合案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论证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片面共犯的形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和处罚措施。  相似文献   

11.
犯罪主观构成是犯罪四大要件中的核心要件,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金融行业职务犯罪多数类型犯罪的主观构成由直接故意构成,这一特征对金融行业犯罪预防工作的启示是:在完善制度控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开展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以消除和瓦解金融从业人员可能产生的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  相似文献   

12.
新刑法典对走私罪的规定 ,无疑有很大的进步 ,为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 ,立法和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应从立法技术和刑法理论的角度对走私罪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对走私罪的正确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犯罪领域,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基于自然人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后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鉴于刑法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标准规定不一致,适用何种标准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而对于单位内部成员来说,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正处在迅猛的发展变化时期,其情绪反应非常强烈,而他们又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难免在不良情绪的支配下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使其犯罪动机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不良情绪动机主要有:易怒、冲动、怨恨、嫉妒、冷漠等.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让其掌握调控消极情绪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要对其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其自制力和挫折容忍力.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25 条规定, 共同犯罪只能是2 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 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解释》中却有两处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 其直接与《刑法》第25 条的规定相冲突, 属于越权解释, 并背离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采购工作的现状,对如何预防采购过程中的职务犯罪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NGO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对于NGO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该如何加以规制的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有着诸多不同意见和具体法律规制方法。全文通过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国内外传统刑法学理论与具体法律文本总共存在着NGO话语缺失、方法陈旧和传统研究的前见性三大缺陷.提出将来应当建立起独立的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刑法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聋人犯罪现象在增多,它是学校、社会、家庭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建立聋人犯罪的预防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要建立以提高聋人免疫 力的自强教育机制;因地制宜的职业培训机制;有力的就业保障机制;有效的 继续教育机制;有效的家庭监控机制;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力的法律抑制 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伴随着技术而衍生的各种犯罪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社会的稳定,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分析计算机犯罪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对我国的计算机犯罪问题提出一些综合防范建议,强调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及加强司法惩治来有效预防和惩治各种犯罪.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阶段青少年的法制道德观念缺失现象严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法制道德观念薄弱、学生法制道德观念欠缺的情况,需要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去探析原因,并在教育实践中,全方位渗透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教育与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