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黄瓜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水黄瓜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水黄瓜中挥发性物质,测得水黄瓜挥发油的含量为1.0%,用GC/MS法从水黄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2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文山学院学报》2014,(3):17-20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花生和紫苏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的含油率为34.60%,紫苏种子的含油率为39.40%。GC-MS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组分,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紫苏种子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组分,即: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硬脂酸和10-十八碳烯酸。花生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亚油酸53.05%、油酸31.74%、棕榈酸7.95%;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α-亚麻酸80.06%、亚油酸11.83%、棕榈酸5.37%。花生油和紫苏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85.21%和92.81%。  相似文献   

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棉花籽中棉籽油进行了提取,采用硫酸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共占棉籽油总量的97.67%.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5.92%,8-十八碳烯酸11.78%,亚油酸37.50%和油酸16.00%.  相似文献   

4.
海参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对海参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9种,相对百分含量占检出所有脂肪酸的71.2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为10.3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2.61%,同时检出了15.二十四碳烯酸(NA),相对百分含量为4.14%.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研究核桃仁油脂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醚、正己烷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核桃仁中的核桃油进行提取。用两种甲酯化方法对核桃油进行处理,通过GC/MS方法分析了核桃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从核桃油中共检出13种脂肪酸,除亚油酸等5种文献报道过的主要成分外,还包括十四烷酸(肉豆寇酸)、十五烷酸、十六碳烯酸、十六碳二烯酸、十七烷酸、二十烷酸(花生酸)以及二十碳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等8种含量较少的成分,约占核桃油脂肪酸总量的1.7%。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地区3种玉米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3种玉米油,对3种玉米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3种玉米油的产率分别为:黄玉米4.85%、白玉米3.25%、黑玉米6.7%.分析结果表明,黄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黄玉米脂肪油的93.9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2.56%;黑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7种脂肪酸,占黑玉米脂肪油的89.7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56%;白玉米脂肪油中鉴定出6种脂肪酸,占白玉米脂肪油的76.3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2.61%.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柚子籽油脂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国标GB/T 5009.6-2003和GB/T 14772-2008两种方法提取柚子籽中的粗脂肪油,再经过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甲酯化法进行衍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柚子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柚子籽粗脂肪的提取量分别为52.3g/100g和53.9g/100g,分别鉴定出16种和17种脂肪酸成分,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为亚油酸(索氏法34.35%,酸水解法35.07%)、棕榈酸(27.72%,28.04%)、油酸(23.72%,24.09%)、亚麻酸(7.86%,6.49%)、硬脂酸(3.61%,3.70%)以及11-十八碳烯酸(1.20%,1.1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67.5%。  相似文献   

8.
燕鲅鱼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有超声波提取方法从海鱼燕鲅鱼肉中提取鱼油。经皂化后,采用了四甲氢氧化胺法对其脂肪酸进行酯化,并通过GC/MS联机对燕鲅鱼油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共鉴定出16种脂肪酸,占鱼油含量的73.55%。  相似文献   

9.
采用丙酮提取柠檬种子油脂,GC-MS联用仪对油脂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析检测出100多种化合物,其中20种化合物峰明显,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化合物依次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32.525%);十三烷酸(21.639%);油酸,3-羟基丙基酯(6.37%);环己羧酸,十五烷基酯(4.894%);十八烷酸(3.749%).柠檬种子油脂中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包含酸类、酯类、烯烃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索氏提取方法提取柞蚕蛹油,用KOH/CH,OH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麻酸(LNA)、棕榈酸(P)、硬脂酸为主,柞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总量的66.63%.  相似文献   

11.
对沙棘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对沙棘籽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分离和鉴定,分离鉴定出19种脂肪酸,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的85.4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酿酒后山葡萄皮和籽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酿酒后山葡萄皮和籽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酿酒后山葡萄皮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脂肪酸总量的72.59%,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4.98%、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35%;酿酒后山葡萄籽鉴定出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7.30%,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9.58%、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0%.  相似文献   

13.
对鞍山产山葡萄籽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葡萄籽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葡萄籽中主要提取出6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亚油酸.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花油茶籽和白花油茶籽脂肪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提取云南腾冲红花油茶(Cam ellia reticulatef.simpex)籽和白花油茶(Cam ellia oleif-era)籽油,测定种籽含油量,油甲酯化后,应用GC-MS对它们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红花油茶籽含油量(质量分数,下同)较白花油茶籽高,分别达到38.3%和36.0%;(2)红花油茶油和白花油茶油脂肪酸成分相似,但组成有所差异,红花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3.5%,饱和脂肪酸占16.6%,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达到16.4%,油酸和亚油酸达到83.0%;白花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9.7%,饱和脂肪酸占10.2%,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达到10.1%,油酸和亚油酸达到89.1%;(3)红花油茶油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较白花油茶高,亚油酸相近,油酸较白花油茶油低.  相似文献   

15.
对五味子脂肪酸的组成和主成分亚油酸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五味子中脂肪油进行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由五味子中分离鉴定出9种脂肪酸,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成分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稻秆中脂肪油进行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脂肪油总量的92.64%,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21.00%、油酸29.30%、亚油酸22.89%和α-亚麻酸14.77%.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稻秆挥发性物质,测得稻秆挥发油的含量为0.80%,用GC/MS法从稻秆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2-戊基呋喃(14.98%),甘菊环(17.42%),壬醛(7.06%),辛醛(3.54%),2-癸烯醛(4.02%),1-己醇(3.38%)等.  相似文献   

17.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