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我们长期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上,重物轻人,只看到人的发展从属于、制约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面。而忽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人的发展,特别是有赖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状况的一面。一味地强调教育的适应性,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不重视主体性的研究,更忽视主体性的培养。因而当我们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总是摆脱不了一种沉重忧虑:我们培养的人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分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亦即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而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指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三…  相似文献   

3.
张浩 《教学与管理》2006,(12):135-136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分析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亦即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而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指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三者有机统一。教育的主体l生是同教育之外的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的主体性相并列的一个同位概念,教育具有萁自身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①。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冉彬 《教学与管理》2009,(10):114-115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6.
反主体教育的反思与主体教育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如何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是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教育不能培育个体的主体意识,不能够培养个体的主体精神与独立人格,那么个人始终不能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体创造价值.这就必然造成个人主体的失落及其实践绩效的遏抑,造成某一时期教育目标取向的迷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片面强调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教育,而忽视了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尊严和个人生活价值的自我实现.中国教育学并没有把培育和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作为根本的目的.而我们实际上恰恰面临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冲突,反主体的教育与有关人的发展的主体性原则的冲突,知识的认知与生活价值的领悟的冲突,教育与人的精神建构的分裂,等等.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应该抛弃贬损个人主体性价值的反主体教育,而代之以培养个人主体性、形成国人现代个性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7.
1995年办校之初 ,我们提出了“培养人的主体精神 ,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的办学思想 ,并着手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的主体教育实验。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的不断深入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课程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校主体教育实验深入开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内容上相对陈旧 ,在编排上偏重教师的教授 ,忽视学生的学习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 .门类较多 ,内容繁杂 ,学科之间和学科内容都缺乏整合 ;3.教师的课程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 ,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以知识…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体育教学课程观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主体性教育,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人。这种观点对我们建构本文的观点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研究教育的功能往往侧重于对其外部功能的探究,把社会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较多忽视了对教育内部功能的研究,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认识不足。我认为,把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否定了教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性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内在教育的需求,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成功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章从主体性教育的必要性,可靠性,实际操作等几方面谈了一些看法,以期对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终达到教育目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把发展人的主体性置于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重视学生个性、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培养,让学生能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主体教育,也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主体为目的,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虽然视角不同,着眼点和着力点也不尽相同,但精神实质还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是针对教育异化现象而提出来的特定教育理论,其立意都是为使教育回归原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根本目的往往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很可能只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开发人才资源、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职业教育在充分挖掘个体的内在潜力,促使人的个性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往往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忽视了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构建职业教育的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与实用性,偏重于对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注意其健全的…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研究》2001,(2):54-58
我国的幼儿教育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方式的影响,对幼儿发展的本质、过程缺乏应有的理解,存在着重知识性课程和过于组织、“小学化”倾向,忽视儿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也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所有这些都是与新时期对人的素质伯要求以及我们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的。基于以上情况,我园注重把发展人的主体性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自主的、宽松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以提高其整体素质,这实施国民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为此,1995年我们提出了“幼儿活动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以活动区的设置与优化为切入口,取活动课程和综合教育之长,综合多方面教育内容、多种教育手段,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失落人的主体性的内涵,形式上包括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实践形式,内容上则主要指个体的素质发展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当它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就意味着教育不仅要指向个体这些品质的培养,而且意味着要很好地去发挥个体的这些品质。但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从对人的、物的依赖关系发展到自由个性阶段,人的主体性生长随之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由局部人的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性是伴随着人的社会性的新发展,是主体性与社会化的辩证统一,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具有一种同构关系,人们必须破除一切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增强自主观念和自主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换,人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进步,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可教育性与发展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不能脱离社会需要孤立地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必须确立主体性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办校之初,我们提出了“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的办学思想,并着手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的主体教育实验。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课程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校主体教育实验深入开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1.内容上相对陈旧,在编排上偏重教师的教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2.门类较多,内容繁杂,学科之间和学科内容都缺乏整合;3.教师的课程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观念还时常左右着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内涵人类自身的发展 ,不只是通过“种的繁衍” ,而更是通过教育去创造完全意义上的人。这种“人”应具有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 ,他们应该独立生存 ,能清醒地认识自己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 ,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友善地对待别人 ,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和思想 ,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人的主体性发展程度如何 ,关系到这个人如何去建构以及在什么意义和水平上去建构自身素质。我们今天的教育 ,更多地把素质的建构视为一种接受外部教育行为的结果 ,忽视甚至否定了内在需求和选择对建构自身素质的关键作用。于是 ,忙于…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人就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培养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即有主体性的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 ,那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传统教育中 ,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 ,把学生看做是无知无能的 ,因而比较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强调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控制权 ,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