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11年来,在转变高校选才理念,提升生源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引导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遇高校选拔自主权不足,不利于农村考生参与竞争,高校和考生投入成本高、效率低,招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困境。未来的自主招生改革应进一步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服务基层考生,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多元化的招生录取标准,探索高水平院校联考,促进招生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乐毅 《江苏高教》2008,(3):84-87
本文从高校自主招生与招生权的归属、教育公平、统一高考制度、高考改革配套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探讨了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相关问题。高考与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招生权的归属问题,也就是主体性问题,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表现。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涉及教育机会的起点公平。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改变不合理的高考录取标准,综合考评学生,也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自主招生改革恰恰是为了更加公平。改革现行的高考与招生制度,需要构建政府、中小学与高校各系统之间的配套机制、一种合作与分工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十年来,自主招生改革在数量、规模、条件、力度、模式、范围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教育主管部门逐年放权,自主招生改革在选拔优秀人才、鼓励自主办学、更新教育思想、推动教学改革、引导素质教育、推进招生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改革的实践渐渐偏离初衷,令人担忧.自主招生在公平、诚信、自主考试的科学性、成本与效益、考试倾向等方面都受到不少质疑,亟待理性的反思.从改革的实践看,高校自主招生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有相当大的出入和差距.自主招生下一步的改革在思路上要与高考改革目标保持一致,在操作上应兼顾全面发展的优秀生与才能突出的特长生,尤其应向后者倾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 《现代企业教育》2009,(12):157-158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总结,分析了自主招生本身的优势,肯定了其在弥补传统高考制度弊端、促进素质教育开展、扩大高校自主权、保持高校独立性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指出了当前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中较为突出的诚信问题、腐败现象、成本和效益问题等做了成因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考作为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它和社会经济、国之命运关系则更为紧密,它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由于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弊端,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弥补缺陷,高考改革开始在  相似文献   

6.
统一考试 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如何推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人们意见不一:有些人主张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有些人主张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由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采取面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生源。废除高考的声音也时有所闻。我们认为,目前关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争论有两点误区: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是高等学校自主权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等学校独立办学的象征,是我国教育界最为成功的改革之一.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将自主招生搞成高考翻版和"自主降分",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高考制度改革要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要求高校选才要有力地配合中学的教改内容,有利于加快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末,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自主招生座谈会,从此拉开了高校自主招生大规模试点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开始我国在部分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本文介绍了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模式和实施情况,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主招生与招生考试专业化、常规化是高校入学制度选择的重要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上的差异,是大学招生与考试形式不同组合的结果。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俄罗斯政府决定在部分地区进行以全国统考逐步取代中学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的实验,并将在2006年完全实行全国统考,但鉴于莫斯科大学等名校的拒绝态度,俄罗斯政府现决定2008年以前将不会完全实行全国统考。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工作,无论是统一高考还是独立考试,都对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产生了影响。莫斯科大学独立招生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考改革的大势是由传统的统一考试转向更为个性化的单独考试,但这种变革在给考生和高校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也引起个人和社会负担成本的大幅增加,并影响到教育公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考表明,更加完全的统一考试,加上自由的个性化组题和统分相结合,即构成统考组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考生"各得其所",高校"各取所需",避开对统一分数的过度竞争,实现社会的最优配置.个人(考生)仅负担一个很小的不变成本,只要稍微提高一点社会成本(高校的录取费用等),就可大幅度增加个人和高校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推进异地高考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它涉及大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升学这一现实性问题。本文分析了推进异地高考面临的三点阻力因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推导出三条实现异地高考的方法,它们可能带来更为公平的高考招生录取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高考优惠招生政策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成为民族教育政策中最为持续稳定的构成部分。该政策的实施有六个主要特征,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优惠录取政策得以推行的基础。但当前民族学生高考优惠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若干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我国高校招生体系中,完全由高校自主考试录取者仅占少数,统一考试录取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高考的特殊功能、现有自主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基本国情决定的。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需要依法行使招生自主权,兼顾招生选拔的教育效率与经济成本,坚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协调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与自主选拔的关系。高考作为测量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手段,能够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在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节约招生成本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主招生:中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历史上自主招生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存在的社会不公、寻租腐败、异化现象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认为中国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同样具备产生上述问题的土壤,应提高警惕。同时结合中国自主招生试点,认为当前中国不必要实行完全自主招生,可建构和完善统招与自主招生结合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正在全国铺开,提出并论证高考改革的原则,既是对高考理念和其支撑性理论的一个解读,也是对高考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的一种诠释。高考改革的系统性的原则、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的能力立意原则、平稳过渡的原则是当前和未来高考改革都需要始终遵从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原则、适应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原则、多元评价录取的原则,是目前正在进入到高考改革操作中的理念,在今后占有的比重将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9.
时下倍受关注的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存在诸多的公平问题。理性分析后发现,政策制定者的单边垄断,配套政策、相关法规和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导致制度有失公平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以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应公正透明、让公众参与,同时设置完善的配套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确保改革的科学、公平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试点到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历经了10年改革历程。参与自主招生的大学在招生宣传、组织报名、命题、组织考试、笔试、面试、招生、考试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建立多元化考试招生方式、利用招生自主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而促进考试公平、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性,建立稳定、系统的考试制度是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努力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