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者第一"呼唤"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第一”已逐渐成为图书馆管理的理念。然而,如何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读者第一”,却依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从“人性化管理”这一视角出发,要落实“读者第一”,图书馆就应做到服务的人性化,环境的人性化,知情权的人性化及技术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有关读者意识这一大众美学思想的历史背景,然后将毛泽东所阐释的读者意识同西方接受美学加以比较。论者认为,毛泽东的读者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其独到贡献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读者类型的划分,读者期待视野的辩证发展以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读者工作的重要性及图书馆为读者开展的各项服务三个方面论速了“读者第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要处理好馆员与各类读者的关系,一、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生读者的关系。要努力为学生为读者创造好阅读条件,与他们沟通感情,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在经费紧缺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学生读者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二、图书馆与教职工读者的关系。要提高咨询和信息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诗歌领域形象思维的具体形式和结果。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诗人的创造和读者的再创造都是形象思维活动,“意境”不仅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相统一而产生的境界,而且也是读者借以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受到感染和陶冶,提高思想情操的诱导物。它是诗人的终点,读者的起点,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中介,是诗人把读者引向理想彼岸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在“读者参与”下创造出来的一个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已有零散提及。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对意境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加以梳理论述,完善了意境内涵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读者问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成为教师版的"脸",是不是一定要学界泰斗?我觉得在此有必要向读者解释一下我们"封面人物"栏目的创办初衷。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三位老师与读者分享过他们的故事,他们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要又是将文学本体下移到了读者,同传统创作价值观彻底决裂。因此读者、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接受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但其纯理论的思辨却存在着漏洞。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普及与提高”的学说是对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盲区的天才阐述。从两者的异同比较中不难看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及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公文写作理论倚重于从作者的视角出发的写作研究,而以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公文写作,则理应将公文的"接受之维"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强调在写作中注重分析"隐在的读者"的存在,分析读者群,分析读者的记忆、读者所处的语境、读者的接受能力、读者期待视野,才能实现公文表达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灵动鲜活、意蕴丰厚的.需要不断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一个文本总是有很多空白和未定性.读者无法一目了然地把握其全部内涵.正如歌德所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钱钟书论文学选》也曾经有这样的评述:“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入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  相似文献   

11.
伴随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突显而来的是各种读者概念的出现。本文主要分析西方接受反应文论中有代表性的读者概念,它们是里法德尔的“超级读者”,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费什的“有知识的读者”和艾柯的“标准读者”,指出这些读者概念在理论上的成就以及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逼真的阅读效果是文本的叙述者与接受者共同创造的.既是由叙述者用时间变形和视角变换等叙事策略来营造出的,又是接受者调动一切日常经验积累、阅读接受惯例和审美想象积极参与再创造在话语沟通与交流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期刊装订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工作流程之一。装订美观、精致和牢固的过期期刊,一方面在读者借阅时,可以为读者提供视角上美的享受,提高期刊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图书馆过期期刊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为实现翻译研究的读者转向提供了理论支持。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文化习俗和诗学传统。一方面,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观照;另一方面,读者也对译者的翻译活动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作为译者-读者互动结果的复译现象,正是因为译者对不同读者的观照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读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读者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中国当代的文学读者意识在整体上呈现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方面,社会时代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影响着读者意识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它也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总体的发展趋势。从文学读者意识的发展流变来看,当代中国文学读者意识经历了从政治形态的读者意识到审美形态的读者意识再到消费意识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另一方面还要超越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林译小说”之所以会风靡一时,正因为其迎合了读者的这样一种审美心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其颇受欢迎的原因,既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中小型图书馆改变"开门守摊"模式,向读者开展更高层次服务的一种形式。中小型图书馆一方面可通过开发一、二、三次文献服务,使本馆的实体馆藏资源能被读者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可通过利用因特网上最丰富的信息库和文档资料库,为本地、本系统和读者提供在科研、教育、管理、生产、工作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路遥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至今依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究其因,一方面是读者对路遥“用生命写作”和“为读者而写”人格的尊崇,另一方面是读者与《平凡的世界》中所蕴合的对苦难的抗争与超越、对道德的呼唤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等精神意蕴产生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9.
自适应读者动作的智能化书刊展示台是为方便读者选取展示书刊,提升书刊展示效果而设计。这种书刊展示台采用红外光电探测技术探测读者动作状态,并根据读者动作状态自动控制书刊展示台转动状态。具有读者伸手即停,取完即转的功能。读者只需要停留在展示台前的任意一个适当位置就可以方便的取阅到展示台上的任何一份书刊。取阅书刊十分方便,有利于提升书刊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阅读的本质不是对字符的简单释义,而是读者与作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为了促进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作者常使用话语联系语等语言手段来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自己寓于文章中的意图;读者也可凭借自己对话语联系语的功能认知就作者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不断与作者进行意义磋商,以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