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教育科学论坛》2009,(1):79-80
王定华:“教师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同样重要。都是重于泰山。”朱永新:“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周洪宇:“‘因材施教’是教育公平的最高层次。”张力:“我们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下,或者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上下。”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据此提出了:“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后教育培训相互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互相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任务。由于“衔接”与“沟通”的目的,是为人们架起一座四通八达的成才“立交桥”,因此进化论是教育界或是非教育界的人士都十分关注“立交桥”的架设,并且提出很多“架桥”方案。显然,在这座“立交桥”中,普通教育体系中衔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主“桥”已建成,并正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之中,笔认为,目前“立交桥”最为关键的工程应该是尽快架设成职业教育体系的主“桥”,即建好使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的“主桥”。对此“桥”的架设,笔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分析了构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构筑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引桥”——教育转换中心,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学校和课程体系为中心,提出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6种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为主体的对口直升型衔接模式,由中专改制的内接贡通型衔接模式,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的联合型衔接模式,以“教育转换中心”为“引桥”的开放型衔接模式,以一体化的课题体系为基础的统合型衔接模式和以统一的课程标准为基准的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原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在中等师范学校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通知精神,现制定出《中师“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宗旨;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意义;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基本原则;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等师范学校正在积极实施“园丁科权教育行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作为未来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能力。地理作为中师必修课之一,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科技内容宽广丰富,是渗透科技教育的重要学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科技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是完善我国督导制度的关键时期,我们总的设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关规定为主要内容,力争在“十五”末或更长一点时间内基本建立起我的国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体系,使之成为推动我国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这个体系框架的重要制度保障。这个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推进“普九”和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督导评估制度;建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督导评估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法规建设,建立依法督导的比较完善的程序和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督导工作队伍,提高督导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史宁中等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上,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1.把“双基”改为“四基”。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两个基本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育对于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是必要的。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课程改革,传统的“双基”都是学生发展中的核心要素,是必须加以保留的。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教育,在当前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棋局中,可谓是一颗重要棋子。可这只棋子如何摆布,却让人难以把握。一、“初等”不知何在.“中等”哪敢自居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与初等职业教育区分开来,这似乎还是个问题。1996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初、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在这里出现的“初等职业教育”不知如何界定?现行的教育机构中,哪些为初等职业教育机构?那些负责短期岗前培训的属“职业培训机构”而不属职业学校范畴?在香港,那种叫“操作工训练课程”的先修中学…  相似文献   

9.
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其中第68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教与普高招生规模1:1,高等职教与普通本科招生规模1:1 据透露,浙江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1:1,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1:1。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200万毕业生,为农村、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以上,各比“十五”期间翻一番。认真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使浙江省城乡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学校教育毕竟是群体教育,学生的数学表现存在差异也是数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部分“数优生”和“数困生”。所渭的“数困生”是指相对于有较强能力和中等能力的学生学习数学显得困难重重。理解教师的讲解有困难或题目超出他们所掌握的标准形式的范围就不会解。我们把他们称为“数困生”。“数困生”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等师范教育、以中等师范教育为基础的大专层次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小学教育专业 ,是为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而设置的、对小学教师进行职前培养的三种不同层次教育。本文通过对三种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分析探讨 ,力图明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教师的不同要求 ,重点在对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师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惩戒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引航“问题学生”,强化教师职责职权的“成人”价值;助力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和学校正义空间的“成事”价值。教育惩戒的实践向度主要体现为:理念向度:从“规训”到“教化”;主体向度:从“一元”到“多元”;情感向度:从“惩恶”到“扬善”;道德向度:从“合理”到“正当”;法律向度:从“规约”到“合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有新人”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三个面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两条腿走路”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梁燕 《基础教育参考》2007,(2):38-40,47
1947年,台湾第一所专科学校台北工业专科学校改制成立:1974年台湾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技术学院成立:1997年台湾第一所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成立。经过近60年的发展,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从层次上已经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占据技职教育的主体,并与中等技职教育共同构成一贯完整的台湾技职教育体系,成为台湾教育发展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之间弹性构架、相互贯通,是台湾技职教育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西南大学通过开展“反思:我们为什么上大学”系列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反思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表明:大学生“反思教育”不仅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而且是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不断丰富其理论和实践内涵,构建大学生“反思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点     
中国的职业教育现在有三个“世界第一”:一是发展速度世界第一,二是发展规模世界第一,三是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即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受不同教育思潮影响,经历了从“手工科”到“应用工农艺”再到“劳作科”的演变历程。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既紧随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步伐而调整,同时又不断呈现出自身内在独有的特征:课程目标由单向度设定走向多向度发展,课程内容由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转向劳动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场域由教室转向实地参观考察。思考和总结近现代中等师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演变发展的经验教训,当下师范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确立劳动促使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构建知识、技能与情感相统一的课程内容,建立校内外联结的课程场域。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分析了构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次提出了构筑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引桥”———教育转换中心 ,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学校和课程体系为中心 ,提出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 6种模式 :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为主体的对口直升型衔接模式 ,由中专改制的内接贯通型衔接模式 ,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的联合型衔接模式 ,以“教育转换中心”为“引桥”的开放型衔接模式 ,以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基础的统合型衔接模式和以统一的课程标准为基准的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