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红 《新闻记者》2007,(12):58-59
所谓女性传媒,就是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传媒。综观中国妇女媒体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兴起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妇女走出家门,为自身的自由、权利斗争,号召妇女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为国家民族的和平与解放出力。被誉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的向警予(曾任1923年创刊的《妇女周报》主编)将妇女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提出妇女解放同整个人类解放不可分开的著名沦断。  相似文献   

2.
就像投资大师罗杰斯所说,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与日俱增,谁能找到亚洲和中国女性需要什么,谁就能获得巨大财富。而中国近年女性阅读和性别出版的逐渐繁荣,也以毋庸置疑的事实,证明了W(woman)概念股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图书市场的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的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拥有哪种肤色,大家都离不开"吃"这一基本生存需求。红酒炖牛肉、冬瓜排骨汤、烤披萨……不同的饮食口味体现了不同国家人的生活习惯;盐少许、大火煎,佐料的多少、火候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或清淡爽口,或酒肉飘香,有时走  相似文献   

4.
一方面,7月的CPI继续高企,生活成本因物价上涨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引发全球性的资本市场动荡;面对这样的两难局面,货币政策适度放宽,抑或继续从紧?走进北京市民李帆位于南四环附近新婚的家,首先看到的是门口储物室里堆放的几个大纸箱,里面盛放的都是他从四处"淘换"来的生活必需品,最新加入的,正是近期涨价风潮中的食用油。"差不多是从4月份开始吧,各种商品涨价的传闻不断变成现实,只好遇到便宜的就多买一些,"李帆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他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5.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6.
近日,就宗教慈善的相关话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作为中国宗教研究的带头人,卓新平的观点经常给人以"早春二月"的新鲜感。他说,这缘于自己田野调查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菁  闫天阔 《新闻窗》2008,(2):109-110
调查目的及方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教育程度呈上升趋势,而媒介的繁荣和发展,更是给现代女性提供了展示自身形象和话语的良好平台。本调查以一群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思辨和批判精神的女大学生为对象,  相似文献   

8.
沈颖 《声屏世界》2011,(4):126-129
女性在消费领域的地位一向比在经济创造领域重要,换言之,女人花钱比挣钱厉害,因此这个群体对广告主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也随之不断地上升,更多女性对职业也有了更高地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社会变革没有妇女的酵素是不可能的,社会的进展可以准确地由妇女的社会地位来衡量。"这是一位哲人的箴言。"中国广告如果没有女人的参与,将会是另外一回事。"这是我的感叹。我不是一个feminism(女权主义者),但波伏娃和弗  相似文献   

10.
维权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是媒体彰显新闻力量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少数媒体在维权报道中逐渐偏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旨,陷入炒作卖点、赚取眼球以期"暴得大名"的私利追逐之中,出现了娱乐化、八卦化、煽情化、低俗化等现象,大量似是而非、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甚至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民情的重要窗口,网络传播对社会转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正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转型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是全球潮流,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推进性别平等主流化也因而迅速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新闻媒体在性别平等主流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不平等的痛苦:收入差距如何导致社会问题[英]威尔金森、[英]皮克特著,安鹏译,新华出版社,2010不平等与全球经济危机,[美]道格拉斯·多德著,逸昊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一个全球化的教育理念,也是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点.区别于已往的单一专业学科教育,通识教育致力于将壁垒森严的学科划分调整发展为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融合与渗透.这种教育理念的形成,一方面缘于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步从专才向通才转变.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