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曾宣伟 《文教资料》2009,(11):121-122
本文针对语文课程本体特点,提出语文最适合、最应该培养学生的"象思维"这一观点.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象思维"的产物,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象思维"去学习和吸纳这种精髓,语文课程的设计也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象思维".而现在的课程设置把语文和其他课程同样沉淹于理性的枷锁中,失去了语文本应有的特性.语文教学应在诗歌、神话、先秦寓言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转变自己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不断去创新思想,本文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国民素质,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它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自身文化体系的重要功底。语文是学生最早开始接触的学习,这门学科浅显易懂而又包罗万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可以学到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接受到思想教育的升华,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思维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提升语文素养对于提升学生及全民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如何致力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开发卓越的语文微课程是新时期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例举"文化识字"微课程、"我说我秀"口语表达微课程、"西游神仙榜"名著微课程,阐述了语文微课程开发的三个视角:学科文化、核心能力、名著经典。作为语文教师,应具有"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探寻,精心地去规划,脚踏实地去实践,就能与学生一起研发出卓越的"微课程"。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中职语文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因为学生学习的文化基础较弱,语文总课程时间偏少,所以诗词教学一直存在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笔者认为,针对这一教学难题,可以尝试从"诗词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对于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部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知识、语言、生活.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当静下心来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并进一步反思时,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因理解和实践操作中的偏差,造成语文本体的失落,以致出现了"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不浓,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有专家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有很多,但未能进入文化层面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基于文化层面的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素养?笔者认为"让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灵动而广阔的学习空间,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土壤",彰显了语文课堂的"真味"。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语文素质形成的基础,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应从"双基"入手,即"丰富基础知识,掌握知识支撑点"和"教会提问方法,掌握技能支撑点"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课程论的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占据醒目地位,并几被视为与显性课程并重而极具教育教学价值的"潜在课程"似乎并没有真正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视野。有关语文教师的文化形象,特别是其作为"潜在课程"的文化形象问题则更少被提及。在大众文化已成为强势文化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作为"潜在课程"的文化形象,应该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及职业文化涵容,同时在教师亚文化及学生亚文化相容中担任指导者角色。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基础薄弱,主观上则是认为文化课程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对个人发展不重要.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创新型课程。它将谜语、对联、笑话、相声和小品纳入课程的范畴,通过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扩展语文知识视野,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生发民族自豪感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它是以"开发个体内在创造潜能"为目标的课程,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载体。一、语文活动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活动课程广泛地跟各门学科结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范围,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条件。其有利于在知识和学科的整合中培养创新思维。语文活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以通过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18.
对"语文"二字,传统的解读总停留于字面的分析,逃脱不了近乎玩文字游戏的误区,原因在于他们往往把语文理解成"语"和"文"的简单相加;本文认为,作为一门课程,"语"和"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融于文当中,"文"存于"语"之间.应在现代语言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理论中寻找揭示"语文"内涵的新途径,从母语形成的规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汉语的文化精神三方面读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儿童的语文启蒙教育阶段,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尊重儿童文化即是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只有让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让他们在学习中放飞自我,找到学习语文的最大乐趣。教师如果走进多彩的儿童文化,在充满儿童文化的课堂中,一定能与孩子的心灵一起飞翔。下面结合我校教师执教的低年级课文《会走路的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20.
张红 《语文天地》2013,(5):55-56
中职语文是一门相对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文化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面临就业求职的必然需要。因此,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依赖阅读教学来实现,那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文本阅读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情感"上做文章。情感教育不仅是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