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文教育与人类文化血肉相连。语文教学并非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与创新,人们不断追求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地方文化,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回归生活实践,进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的文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所谓语文教育的文化过程,就是说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又要吸收文化营养、陶冶性情、唤醒灵魂、建构情感与精神世界。因为人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两个维度,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通过互动实现着双向建构。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在于实现人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互动的最终指向也是人的发展生成。  相似文献   

3.
黄幼玉 《考试周刊》2013,(63):44-45
<正>人类的不断进步与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对人类的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是其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渗透着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其实就是生活中基本文化知识的教授,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老师要把小学语文与生活相互链接,就要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展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文教育与人类文化血肉同构,融会成回旋激荡、奔腾不息的急流。毋庸置疑,语文教育并非只是“知识获得和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浸染着文化的精髓。饱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跳动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功能,这就是语文教育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充分的教育和启蒙作用,学生在孩童时期学到的知识或者教育在一生的成长中都是大有裨益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根、魂,中华上下文明五千载,正是有了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让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强大,所以在小学时期,学生受到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国家发展脉络,学习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还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方面,致力于探究如何发挥出传统文化最大价值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希望能给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语文教育改革对文化性的强调正体现出语文教育的文化本质.本文在对语文教育文化本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语文教育的传承不只是经典文化知识的传承,还有文化认识论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文化发展,应是一种建构性的发展.语文教育文化性的建构对当今语文教育有着鲜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一种文化的生成和创造过程。”所以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充分挖掘课堂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来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这是新课改赋予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的使命。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是指在宏观的语文教育及微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要素的有机构建。提倡课程改革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语文课程文化内蕴构成的多元性要求语文老师具备较强的文化整合能力,使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文化复合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对民族文化和人类多样文化的积极认同、选择和整合能力,为学生创造崭新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土家文化是一种民族、地方文化,把它作为一种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土家文化教育氛围、提供教育读本、实施课堂渗透、落实综合性学习、开展文学社活动都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规范。当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变味的语文,与目的困惑有关。语文教育的理想是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精神;终极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现实的语文教育目的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语文还要通过言语的交流和生活的交往培养发展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一、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再认识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学科。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无疑表明了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在互相交往过程中对语文的依赖程度大——没有了语文素养,人们之间的交往是非常困难,甚至是难以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语文在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知识,铸就生活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其他科目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休闲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融在一起,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休闲教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以至生活学习的整个环境中享受学习的愉悦,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体验幸福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让教育个性化,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的中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阅读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于语文学科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因子与人文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在延续人文传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语文教育失落人文传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延续人文传统性,重建精神家园,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6):54-55
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创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阶段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收获理想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素材的指导作用,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学需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在课外拓展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教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承载着文化浸润的使命。在当前教育文化缺失与道德失范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创新教学理念,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从课堂内外入手,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道德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人文气息,成为有责任、敢担当、能奉献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多阶段的整体教育。学生学语文,接受的不仅是符号系统,而且是价值系统、意义系统,同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与培养人的创造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