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作家费拉尔·凯普的《没有任何借口》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心理学家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教堂,对在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他问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把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读到荷尔德林的这句话,我曾不止一次地扣问自己: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是"诗意地栖息"着吗?  相似文献   

3.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柄息”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这种境界的终点是完美,起点就是教育,而中间的过程则是在教育和个体努力下的不断完善。可见,要达到社会中人们普遍诗意地栖息状态,教师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作为坚持在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总感觉工作的繁琐、单调、劳累,而渐失了工作的热情,渐失了工作的艺术,渐失了教育中的诗意。最终使自己的工作沦为平庸。“诗意地栖息”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平庸,找回诗意,回归艺术。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存诗意地栖息着?  相似文献   

4.
<正>能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便是"诗意",具体一点说,诗意是和"美""美感"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像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诗意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一双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慧眼,或依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诗意地栖息"了。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应该诗  相似文献   

5.
语文本是一门充满诗意和浓情的课程,诗意源于教师宽厚、仁慈、高尚的情怀,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文,挖掘教材内涵,以声传情,以问传情,以析掘情,以情导情,构建有滋有味的"绿色"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读了一篇很残忍的日记,这篇日记是一位老师“推荐”给我的,题目是《给青蛙做“手术”》,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田野上去玩。忽然,一只大青蛙从菜畦里跳出来。“抓住它!”小刚大喊一声。一会儿,运只青蛙就成为我们的“俘虏”了。运只青蛙大概吓坏了,不停地鼓气。怎么处理它呢?有人提议给青蛙做个“手术”。这个主意真不错。于是,我们找了块干净的石头,让它躺在上面。它可不老实了,四条腿乱蹬,想逃跑。小刚一把就把它的四条腿折断了。“手术”开始了。小林拿出一把小刀,剖开了青蛙的肚皮,血冒了出来。扒开肚皮一看,里面都是肠子,还有一颗东西在跳动……  相似文献   

7.
蓦然间,又送走了一届高三。追忆过往,我们似乎颇为学生能考入理想大学而欣慰;展望未来,面对一群新鲜的面孔,却禁不住地想,年复一年,这就是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吗?的确,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新授课中,我们创设情境,充分预设,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力求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原理;复习课中,我们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梳理拓展,对试题推陈出新,变式推演。看着学生在知识抽样,能力立意的考试中斩获佳绩,我们似乎已是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8.
一、和谐教育思想:教育奏出的华丽乐章 和谐教育思想是由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人物、"德国教师的教师"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首创.它的主要内容是: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应当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②教育必须激发人的主动性.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其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从而实现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③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课堂多一些真诚而深刻的对话,在简明的环节中突出重点、精雕细琢、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养成习惯,实现教学生成的实用高效。教学中多一些简单,少一些形式,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0.
槐花浴后灿如银。 洗净尘埃解我心。 袅袅流香成乐谱。 难闻此曲敞胸襟。  相似文献   

11.
散文又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美读散文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散文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来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陆红梅 《考试周刊》2013,(29):45-45
<正>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手段。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本文笔者借鉴专家理论研究及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实践,展开有效作文教学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古诗中蝉的意象:一、“与物心无竞,离尘翼最轻”的高洁之蝉;二、“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的羁旅乡思之蝉;三、“人貌非昨日,蝉声似去年”的离别伤时之蝉。同时指出古诗中的蝉实际上是诗人心中的蝉,是“情化”的蝉。  相似文献   

16.
我不向你求什么,我不向你耳中陈述我的名字。当你离开的时候,我静默地站着。我独立在树影横斜的井旁,女人们已顶着盛满了水的褐色瓦罐回家了。她们叫我说:"和我们一块儿走吧,都快到中午了。"但我仍在慵倦地留连,沉入恍惚的默想之中。你走来时我没有听到你的足音。你含愁的眼望着我;你低语的时候声音是倦乏的——"啊,我是一个干渴的旅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18.
一分科第一天点名时,孙亦歆便引起了全班轰动。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应声站起的定会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妙龄少女,不料,一个瘦高个儿男孩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站了起来。当听到他用粗犷的声音喊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影片《死亡诗社》探讨了文学尤其是诗歌对于青少年健康人格构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