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春拳起源于福建鹤拳,在现今流行的宗鹤、鸣鹤、飞鹤、痹鹤等不同种类的鹤拳中,均可看到咏春拳的特点,而且,福建就有一种“永春白鹤”功夫。咏春拳入粤后,又充分吸收了南拳(洪、刘、蔡、李、莫几派功夫)的技击精华,技术特点已自成一体,无论搏击意识还是打斗技巧,都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
永春白鹤拳产业化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及发扬的必经之路。永春白鹤拳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在永春白鹤拳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以期能理清思路、制定战略、确定目标和重点,快速实现永春白鹤拳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2,(2):10-11
永春白鹤拳蜚声海内外,是一个兼具技击价值和健身作用的优秀拳种。2008年6月,五祖拳(太祖、达尊、行者、罗汉、白鹤)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如今,白鹤拳走出国门,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白鹤拳文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无数的文化瑰宝,传统武术则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是为数不多的由女性创立的拳种,是中国南少林武术体系中有着深远影响的拳种之一。然而在新时代下,永春白鹤拳同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境,因此文章基于永春白鹤拳现状,阐述永春白鹤拳的文化流动规律,最后围绕传承主体、文化回归、革新理念以及“互联网+”等研究文化流动视角下永春白鹤拳的传承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永春白鹤拳为媒介,探讨中华武术在马来西亚的跨文化传播议题。研究发现,永春白鹤拳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经历了在地根植、我武惟扬、薪火相传、复兴之举等组织化发展,阐释了传播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媒介等协同作用下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共情传播中的个体行动及集体行动的实践生成逻辑;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及文化再造。研究认为,个体实践操演是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基石,华人服务组织是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媒介载体,地域社会媒介宣传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形成把薪助火。  相似文献   

6.
永春白鹤拳是闽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地方性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下,永春白鹤拳取得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发展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的法规与资金配套、建立健全相关的竞赛与文化交流;坚持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强化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掘,加强社会推广与学校推广的配合等,是实现永春白鹤拳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白鹤拳是著名的少林五拳之一(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其创始人是方七娘。后经莆田少林武僧杨少奇(人称五八先)传承和发扬,独创融入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乩手后,又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称为'莆田白鹤拳'。其套路招式、演练风格、练功方法与永春白鹤拳已有明显不同。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永春白鹤拳乃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它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蜚声中外。素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朴素明朗的特点著称于世;有“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之美誉。 对于它的源流,曾有过许多传说。我们本着求实的精神,多次深入到原清朝福建省福宁  相似文献   

9.
"双龙出海"、"仙人指路"、"拉弓射箭"……在大课间的操场上,同学们集体操练."永春白鹤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虎虎生威,这不一样的课间操,让他们过足了"功夫瘾". 学校为什么要引进白鹤拳?如何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如何切实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这是我们近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作法,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引起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的关注,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我校研发的"永春白鹤拳操".  相似文献   

10.
振武 《武当》2004,(7):3-4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顺德均安上村。李小龙自幼好武,14岁拜在叶问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后兼习洪拳、白鹤拳、少林拳、潭腿等。但从他成年后定型的拳路来看,他精通掌握的传统武术当属咏春拳。李小龙17岁夺得香港校际拳击冠军,18岁移居美国后,  相似文献   

11.
影视剧<李小龙传奇>、<叶问>相继播出,被称为是近年最重头的大动作片,这除了给人们带来对"李小龙"功夫的期待和遐想外,史学界、武学界更热议的是有关咏春拳的起源,尽管其起源众说纷纭,有"五枚系、福建咏春系、至善系、大东风系"等,从拳理及起源传说上可以发现,各种咏春拳其实都源自福建咏春白鹤拳,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各自有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2.
永春白鹤拳属南少林内家拳种。它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演练中动静清晰,虚实分明;快慢相向,上下起伏;手足呼应,脉络贯通;吞吐浮沉,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以寸劲节力,形神兼备而见长。它不仅反映了白  相似文献   

13.
近来香港贺岁功夫大片《叶问》公映以来,传统南派武术的代表咏春拳,携着精巧凌厉的拳风,以弱胜强的气势再一次强有力地撞击着电影观众和功夫格斗爱好者的眼球。众多传统武术爱好者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以前还不太为北方拳家所广泛了解的咏春拳,希望更多的了解咏春拳的技术原理和拳法心法。以下  相似文献   

14.
兰春玲 《武当》2010,(2):27-28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来创造的一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拳派套路有近千种,名称五花八门,举凡天上人间飞禽走兽、仙佛罗汉,甚至抽象哲学名词皆可成为拳剑套路名称。诸如白鹤拳、黑虎拳、金狮拳、青龙剑、罗汉拳、大悲拳、八仙剑、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显示了中华武学深厚广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康玉琨 《武当》2014,(11):66-67
太平天国时期,福建省永春县达埔人林俊率领十八好汉在德化县衙击鼓举义。之后,林俊即率领义军向永春县挺进,势如破竹。其进军神速,原因有三,一是清政府腐败透顶,民不聊生;二是起义军大多武艺高强,尤其是林俊及其十八好汉,个个都是永春白鹤拳高手;三是得到了智勇双全,人称“白鹤神侠”黄文安的鼎力相助,对起义计划和进军路线事先作了周密安排。最终,林俊起义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而载入史册,林俊本人则在牺牲后,被洪秀全封为“烈王”。  相似文献   

16.
鸣鹤拳传奇     
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白鹤拳是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过程中神话般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7.
杨涛 《武当》2012,(6):36-38
永春拳和咏春拳的称谓问题,有的人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拳术,有的人则认为两者是同一种拳术——永春拳只是咏春拳的早期名称。不论两者是否有过历史渊源,但就目前两拳的流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咏春拳在传统武术中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咏春拳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建立健全咏春拳人才输出评价体制;传播方式和路径的多元化;建立咏春拳信息交流平台,畅通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咏春拳国内外竞赛体制;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人文特征找到适合的传播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号召,文章从拳馆经营入手,通过对中国武汉龙睿咏春拳馆的个案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咏春拳馆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全面推广咏春拳,探寻传统武术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梁焕枝 《武当》2006,(12):31-3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拜广东鹤山古劳村冯威廉师爷之早期弟子赵赴继为师,学习古劳咏春拳(赵与笔者是连襟关系)。闻赵师生前讲,冯师爷白幼好武,曾习过洪拳、台湾拳等等。冯师爷年轻时,日寇横行,正入侵广东。冯师爷为保家卫国,从军于当年抗日队伍十九路军,后成为大刀队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