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议论文,可以用比喻形象化地讲道理,把比较复杂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就喜欢用比喻来阐明理论。他用的比喻往往十分贴切,讲起道理来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例  相似文献   

2.
与学生谈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Q但如果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却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懂得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谈话技巧的老师才能做到。掌握语言艺术.需要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需要教育经验的积累。这里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一、巧用比喻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说服力。为了把话说得更加明白、形象.我们经常借用比喻,如用“形影不离”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用“鹦鹉学音”比喻没有独立见解的人。与小学生谈话,更应该多借助于比喻,使概括抽象的道…  相似文献   

3.
“比喻”本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但议论文中也经常用到 ,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这样的好处是可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且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运用比喻论证事理由来已久 ,这在诸子散文中异常突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孟子就常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文字表现从容闲暇 ,但意思却说得很精到。如《孟子二章》中“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等。还有庄周的“疱丁解牛”,以养生之道来设喻 ,让人们像疱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 ,“以无厚入有间”,做到顺应自然 ,才能保身、全生、养生、尽年。如今 ,我…  相似文献   

4.
中学政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基本的政治理论常识,并初步学会运用理论观察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当把政治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因为只有让学生听懂教学内容,领会理论的基本精神,才能达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要把政治课讲得通俗易懂,教师要熟悉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这样,学生听起课来,会感到教师讲的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对起头来,不是生疏、玄妙,而是平易、亲切。我平时着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对国内外形势,工农业生产、学习、生活各方面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说话、作文善于使用比喻,不但显得新鲜、有味,而且能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思索。老舍先生在《言语与风格》中说道:“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运用比喻的目的就在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写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免不了用比喻。肖伯纳形容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的虚伪,  相似文献   

6.
说“少”     
目前,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要重视“少而精”,但是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讲少了学生所得的知识少了,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讲少了又怎么能讲得精?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对“少”字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的缘故。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说:“我们应该把真正合乎标准的质量看得比一切统计数字更重要”。课堂教学我们讲得少,也必须讲究质量,而“精”正是一定质量的体现。讲得精并不取决于讲得多,正象质的优良并不取决于量多一样。事实上,教师讲得少些,更能保证重点;讲得精些,更能求得实效。我们常说“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轻才能有所重”,就是这个道理。少与多也是辩证地统一的。获取知识象攻打敌人一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指一指地断,更能有效地歼灭敌人。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其求得表面的多,不如求得真正有价值的少;而从长远的日积月累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育人目标和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主要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既要讲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道理,又要讲好有关个人成长成才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微观道理。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融合时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讲活,真正做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相似文献   

8.
上好思政课一定要讲“理”。理直,方能气壮。然而,当前部分议题式教学课堂存在着“热闹有余,理却不足”的现象。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应当据“理”而议,让“议”建立在学理、道理、条理、情理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议题式教学更有深度、信度、精度和温度,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的修辞格中,比喻的使用最为常见。比喻用得好,能把深奥曲折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抽象隐晦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但是,创造好的比喻并非易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求点似不求全似。即所取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属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又要存有“相似点”,方可构成比喻。如,“石拱桥的桥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语言表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说话要通俗化,要明白化,要有趣味性,要以体态助说话。在这里我认为还要加上一点:说话要讲文明。这五点要求很适用于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要通俗。即课堂语言表述要着眼于浅显易懂,做到语言儿童化,符合儿童特点的语言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注意力集中。语言表达要明白。就是要表达准确、简洁、清楚。教师表述时条理清楚,论断时语言具有逻辑性。评价语言温和,注意分寸,…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克服说话的思想障碍和心理障碍,要设法让学生敢说。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克服说话的思想障碍和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直阵己见呢?一些教师的做法是: 第一,让学生“说”“然后知不足”,使之认识说话训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有的教师让学生对着录音机即兴讲说两分钟的话,再用笔一字不差地录下来,自己统计一下里面有多少口头禅、垫话、重复的话、颠三倒四的话,等等。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使他们看到,把话讲得简洁、明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一种再创造的劳动;备课不能照抄教参;要扩大备课的范围,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使备课进入更高更深层次;那种“一个备课本两本书”进教室的搞法是不行的,是决然收不到语文教学的好效果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深刻,教师要讲好课,做到知十讲一  相似文献   

1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9,(16):F0002-F0002,4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深奥难懂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特别是对那些理科教师而言,他可能更期待有那么一件“神器”,能将自己想讲的知识生动、有趣地输入学生大脑,使学生一瞬间就理解、明白。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物理教师高峰就通过数年的努力,发明了这样一件“神器”。  相似文献   

16.
“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小学生来讲是深奥难懂的。作为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推导圆面积公式过程中的极限思想,才能在教学中既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不会犯科学性的错误。小学中是用切拼法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这时要搞清楚:不管把圆面平均分成多少份,按课本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上怎样运用启发式呢? 一、讲究语言艺术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要“动之以情”,教师就是靠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要“晓之以理”,教师就用语言阐明那些道悠观念,把道理讲得明白易晓。要“导之以行”,教师还是靠语言的点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行为,并与自己不良行为作斗争。为发挥语言的力量,增强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好语言。有的教材语言不适合教学的需要,就得把材料修改一番,不仅使它口语化、儿童化,而且力求生动具体。有了好的教材,还要备讲,讲究表达的艺术。重要的地方,语调、  相似文献   

18.
杨军 《青年教师》2005,(11):12-13
教师讲课就要说话,这个说话可不简单。它不同于平时说话,它必须把握两个尺度:一是课堂只有45分钟,有时间限制;二是得让听说话的人——学生听明白,要检验效果。这就有了一个讲什么、怎么讲、讲的话是否有作用的问题。禅书上有一段话讲得很好,它提倡“只讲八成,讲六成最好,不开口更高,若讲十成就犯了大错——堵塞了别人开悟的机缘,而给予人以毫无实用的知解。”我们当然还达不到“不开口更高”的境界,悟性未到。但是却应懂得“语忌十成”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典范,许多老师对此都谈过自己的看法,认为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就要在生活上、学习上与学生平等,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对于过去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老师,你真正做到“蹲下来”了吗?  相似文献   

20.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