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告栏中,贴出了教研组长的通知:几月几日星期几几点几分在几年级几班听某某老师的公开课。于是,到了那天,老师们进教室听课,听课可以十分认真,也可以打打瞌睡,没有研究的主题,也没有具体的任务。课后,组长召集进行评课,几个优点,几个缺点,几条建议。爱说的多说几句,不爱说的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2.
通告栏中,贴出了教研组长的通知:几月几日星期几几点几分在几年级几班听某某老师的公开课。于是,到了那天,老师们进教室听课,听课可以十分认真,也可以打打瞌睡,没有研究的主题,也没有具体的任务。课后,组长召集进行评课,几个优点,几个缺点,几条建议。爱说的多说几句,不爱说的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 :1 练习转述 ,要听清楚、说明白。2 说话时态度大方 ,讲究礼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 ,在生活中 ,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 ,这就叫“捎话儿” ,也叫“转述”。(板书 :转述)转述应注意 :转述别人的话 ,首先要听清 ,记准人家的话 ,别弄错 ;转述的时候 ,要把原话说清楚 ,说明白 ,不然就会耽误事。(板书 :听清楚、说明白)二、创设情境(×老师走进教室)×老师 ,您有事?———×老师 ,打扰您了 ,请问×老师在这里听课吗?上课前有个人找她 ,她出去了 ,您找她有什么事?———×校长通知她今天下午4 :30到二楼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好让老师认识你?(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师:这样的介绍很费时,能不能介绍好自己后,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跟我介绍一下?(两名学生如此介绍后,请一名学生转向听课教师再来一次介绍。)师:咦,×××同学刚才明明是在他的右边,现在怎么变成在他前面了呢?生:因为他转了个方向,所以×××在他的前面了。师:哦,是这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方向的问题。(评析:因为是借班上公开课,老师安排了一个课前谈话,既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  相似文献   

5.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6.
听课,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具有双效功能。一是对执教老师专业的“打磨”,二是给相关学科的老师提供研讨的契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的听课次数,并依此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但在实际效果上意义不大;在一些听课场合,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听课时总是人满为患,而参与评课的人员却是寥寥无几,面对评课还是有不少老师无言以对。许多教师听课之后却没有多大的收益,那么,如何提高听课效益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 时间:2007年11月1日,周四天气:阴转多云听课感悟:课堂提问也有学问今天听课的课题是"骨的连结"(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P.60)。在"关节的结构"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往听到的提问更多的是"这个结构是什么?"那个结构叫什么?"而今天的这节课却没有听到这样的提问,取而代之的是这样的设问:"刚才××  相似文献   

8.
刚一走进六年级的教室,我就发现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除了文具盒和教科书外,还多了一个计算器。我不由地为之一振:千呼万唤始出来,计算器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走进我们的小学课堂了。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非常严重,不仅像4.5×3.14-0.5×3.14、125×7-125×3这样的算式需要用计算器算(并且是先算出前后两项的积,再相减),更有甚者,我发现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同学在计算180-30时,也按起了计算器。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于让中高年级学生适当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计算,我一直持肯定态度。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数学学…  相似文献   

9.
××年×月×日,星期一,大雨丹丹,你今天很兴奋,因为老师说你是白瓜———不仅中看,而且中用。我却高兴不起来。我不喜欢这样的比喻,就像我不喜欢有人把“农民”当作形容词来使用一样。因为用白瓜作喻体反衬出另一种事实:苦瓜、木瓜、傻瓜、鸟瓜……这些带有贬义的“瓜”早已被滥用了。××年×月×日,星期五,阴丹丹,今天你班主任告诉我,你没有参加植树劳动。我很生气。你可以找到理由逃课,因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也的确到了让人厌倦的地步;但你不可以寻找理由逃避劳动,如果你当时并不发高烧或做阑尾切除的话。这世界没有什么比劳动更美丽更高尚…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份由班主任发出的通知。各位任课教师:经过交流以及和学生代表的座谈,本班学生存在听课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本周的班会课上,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大家都迫切希望能改变这一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习惯。同时,许多同学都谈到自己上课不由自主走神的情况,并希望能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得到帮助。因此,在近一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希望各位教师能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比较温和的方法对听课走神的同学给予提醒。师生共同努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同学们的希望,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年级×班班主任:××××年×月×日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镜头呈现 通知:“×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定在×中学听×老师的公开课。”到了那天,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走进课堂,活动没有研究的主题和具体的任务,可以十分认真地听课,也可以打打瞌睡。课后教研员召集大家评课,几个优点、几条建议,爱说的多说几句,不爱说的不说也罢,一次教研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相似文献   

12.
听课有感     
在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公鸡脸红了》一课。当指导学生用“帮助”一词造句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要想别人帮助你,你就要在平时多帮助别人!”真是一语惊四座!这个学生的造句与许多学生“××帮助××干什么”的句式不同。一句话中用了两个“帮助”,且是个复句,确实不同寻常。可是,这句话中又明显地暴露了这个学生的某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少听课老师交头接耳,为教课的青年老师担忧:如何做到既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恰如其分地帮助这个学生端正认识呢?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在外校听课。一位教师在上课板书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台下顿时嘘唏一片,继而有一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指出。那老师却说: “同学们,我故意写错字考考大家。××同学眼睛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值得表扬。大家看看,还有没有错别字?”我看得出,这位老师在掩饰自已的错误。可是,假的就是假的,许多学生还是看出了教者的本来面目,脸上露出怪异表情。坐在一边的我目睹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那位老师课堂引导得不错,但我还是认为那节课是失败的。因为她没有处理好教书育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教做学问和做人的关系。她那不诚实的表现已在学生心里造成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抵消了许多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初二学生王×在期中考试之后,来到心理咨询室气愤地说道:他最恨语文老师,因为老师的行为太"残酷"。由于王×的语文成绩没有达到语文老师的要求标准,被老师一次次地当众批评,并遭到老师的惩罚:罚写2000字的说明书!(这是老师惯用的手法,说是为了防止某些人拖班级的后腿。)现在的王×一到语文考试的时候就紧张,每次语文考试之前,王×就会出汗,肚子痛,出现了考试恐怖症状。  相似文献   

15.
在参观××学校的时候,看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现象。一个学生,检起一块砖头,在老师背后瞄准,并且狠狠地说:“我要把你的脑袋砸碎。”学校里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用粉笔写着:“打倒×××老师!”我有些不理解,学生何以这样仇视自已的老师呢?于是,我特别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特高兴,因为课堂上解题时,老师夸我的解法妙。在解题57×811+37×511时,老师这样计算:57×811+37×511=4077+1577=57。这时,我想37×511=3×57×111也可列式为5×37×111,这样就可变成57×311,应用简便法就很容易计算:57×811+37×511=57×811+57×311=57×(811+311)=57。从上题我得出一个规律:两个真分数相乘时,将它们的分子或分母对换,积不变。后来老师又出了一道题,我用这个规律很快解答出来。小朋友,你会怎么计算呢?28517×1429+1417×1229我比老师解法妙@南奔奔$陕西省乾县马连镇赵合学校六年级…  相似文献   

17.
案例: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话音刚落,还没等其他学生细细思索,老师就激动地将手一挥,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以上所描绘的情景,我们经常可以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见到。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8.
“老师,请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拿钢笔。”这是我班一位学生回答我的话。说这话时,他的真诚眼光中透出了无奈,而那时的我,却未能去体会,去了解他极其无奈甚至是对我彻底失望的内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生 A :老师我的新钢笔不见了!老师:什么时候不见的?学生 A :刚刚一会儿,我去交作业前还在,可交完作业后就不见了。老师:怎么几分种之内会不见东西呢,你有没有再找找看。学生 A :找过了,没有啊!老师:这节课你怎么没去上?学生 A :我有点作业需要补完。老师:那教室里还有谁在?学生 A: ×××同学,他身体不好,请假在教室里休息。老师:去叫他…  相似文献   

19.
<正> ××老师:在中央广播电台《阅读与欣赏》节目里,听到了老师撰写的关于《死水》赏析的文章.对这首诗,我原本就没有读破.听了老师的分析,受到不少启发,促使我又拾起了曾一度思考过的几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请老师拨冗指正.  相似文献   

20.
刘仝西 《中国教师》2009,(Z1):502-502
<正>在多次听课之后,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执教老师能调动听课人兴趣的话,这堂课听下来,不但听的认真,而且印象深刻:而若执教老师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不但听的令人索味,且没有什么收获。既然有准备地让别人听课,能说这位老师没有认真备课吗?不!从课堂上看,执教老师做了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