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成语,因为成语含义丰富,形象生动,是语言精品。不仅如此,有很多成语还蕴含着某种科学知识呢。请看下面——  相似文献   

2.
鼠目为何只寸光我们常用鼠目寸光来形容目光短浅。这是因为老鼠确实是深度近视眼。高等动物的眼睛里有一层  相似文献   

3.
根据下面的意思填写成语。 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的行为。( )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  相似文献   

4.
考考你根据下面的意思填写成语:比喻走投无路不顾一切的行为。()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相似文献   

5.
鼠目为何只寸光我们常用“鼠目寸光”来形容目光短浅,这是因为老鼠确实是深度近视眼。高等动物的眼睛里有一层视网膜,上面有两种感觉细胞——圆柱细胞和圆椎细胞。在暗弱的光线下,只有圆柱细胞有感光作用,而强光下主要是圆椎细胞起感光作用。鼠眼的圆柱细胞比圆椎细胞发达,只能  相似文献   

6.
成语文字凝炼,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而流传下来的语言精品。有的成语还隐含着某种科学知识。下面试选几例以飨读者。羊肠小道曲折狭长的崎岖小路叫羊肠  相似文献   

7.
画饼充饥三国时的魏明帝曹睿是曹操的孙子,他有一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有一次,曹睿找卢毓谈论选拔人才的事情,并对他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就  相似文献   

8.
宋朝初年,张乖崖担任崇阳县令.有一次,张乖崖看见一个小吏从钱库中偷了一枚铜钱,藏在头巾下,准备悄悄带走,便下令打他.小吏不服地说:"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难道你还能为一个小钱杀了我么?"张乖崖一怒之下挥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写完,张乖崖挥剑将小吏斩首.成语"水滴石穿"是由这个故事来的,它的本意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多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凌漾初的<拍案惊奇>中有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刘东山的武将有一身好武艺,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少年.那少年带着弓箭,长得却很斯文.刘东山有心要卖弄本事,随手拿过少年的弓就拉起来.不料,那只在少年手中看上去十分柔软的弓,此时竟硬得拉也拉不动,用足生平气力,也只能稍稍拉开一点,弄得他满头是汗,面红耳赤.现在,"面红耳赤"作为成语被人使用的机会很多,常用来形容人由于羞愧、着急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宋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精于射箭,一天他在自家菜园里射箭,一个卖油的老汉在边上看,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唐僧师徒来到乌鸡国,发现乌鸡国的国王被妖怪害死,扔讲深井中而妖怪摇身一变,变成了乌鸡国的国王.  相似文献   

12.
汉文帝时,有一个出名的酷吏名叫义纵,为人十分凶恶残暴。义纵当定襄太守时,上任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传说东汉时,有一位神仙叫麻姑。她应道士王方平的邀请,降临蔡经家里。麻姑很年轻,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王方平感到很惊奇,就问她:“你多大年纪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实践,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正确地辨析和运用成语也一直是历年高考试卷上的必考内容。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中学生在这方面却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成语学习上盲目随意,而且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也显得模糊混乱。本文就此谈谈成语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桂同勋 《家长》2008,(Z1):36-37
与其说我是按照女儿的意思教导外孙女如何做人,倒不如说是外孙女在不断地改变着我的生活信念,颠覆着我的道德判断准则,影响着我的行为模式,令我这个花甲老人时时陷入追悔和自责之中。  相似文献   

16.
成语与科学     
我们都用“炉火纯青”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的学问和技术达到纯熟的地步,或者成就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但对为什么炉火会纯青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作过科学的剖析。这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炉子里燃烧的煤炭,如果空气供应不足,炭不能完全燃烧,就会有许多没来得及燃烧的炭及炭的化合物混杂在火焰中,这时的火焰温度不高,是红色的。如果通风改善,氧气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17.
小孩咬字、吐字不清晰,俗称“大舌头”。调查发现:6岁以前的小孩“大舌头”大约占20%。原因1、生理问题。比如口腔发育不够成熟、两舌系带过长或过短。有的小孩构音条件不够好,造成说话“大舌头”。2、抚养问题。现在都是一个小孩,很多父母采用错误的方法。比如小孩喝水、喝饮料,不用吸管,喂  相似文献   

18.
《公输》一文记载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没有一兵一卒的墨子,没有一官半职的墨子。没有雄财强势的墨子,却成功地阻止了楚王攻宋,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 墨子劝阻楚王,没有摆出一副正义者的面孔指责楚王攻宋不义,而是先给楚王设了一个圈套:假设出一种不合常理的偷窃行为,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必为窃疾矣”;然后拿楚国与宋国对比,类推出“王之攻宋,与此同类”的结论,令楚王折服,放弃攻宋。真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呀!  相似文献   

19.
唐突西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唐突,冒犯。现用“唐突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因而贬低了美的。刻画无盐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刻画无盐”本来的意思是精细地描绘无盐。现用“刻画无盐”比喻拿丑的来比喻美的,比拟不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成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总结,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这些活动中的特征和规律。先民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语故事不仅富含深刻的哲理,教人如何为人处世,而且饱含着深刻的经济学思想,体现着我国人民的经济学思维和智慧。滥竽充数与制度设计[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潘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成语释义]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者物品以次充好。[经济学解读]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却能靠蒙骗混饭吃,"滥竽"之所以能够"充数",是由于齐宣王的听竽制度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