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语文能力、增强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式。而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心理差异失衡,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遵循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在语文教学兴趣培养中运用平衡与转化心理学,是切实改变学生兴趣低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林晗 《现代语文》2009,(10):93-93
语文课堂教学要时刻抓住学生心理,及时调控,让学生心理沿着好奇心理——好胜心理,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语文的神圣殿堂。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是笔者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善于洞悉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没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丰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从以下几个方而淡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辉 《南昌教育》2007,(7):22-2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领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呢?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语文水平、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相似文献   

6.
李剑平 《师道》2010,(1):42-43
兴趣,在学习上叫做求知欲,它是重要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科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教师的一项首要工作。很难想象,一个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感觉味同嚼蜡的学生,语文成绩能够有效地提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认识上的误区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优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优势,但是对这种观念的理解和把握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如不解决势必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终极培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颖 《语文知识》2014,(2):22-23
由于语文课程的设立和高考的需要,现今语文教学已经渐趋模式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看到文言文、杂文等就生厌,使得语文教学的展开更加艰难,学习成绩也日趋下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足够的信心才能主动学习。如何通过长期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成绩,是我们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尽管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语文的  相似文献   

9.
白太伦 《课外阅读》2011,(12):70-7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感知、理解、记忆、判断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应该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发挥,注重利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克服中小学学生畏惧作文心理之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学学生对作文为难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提高作文兴趣,克服为难、畏惧心理的新理念和具体的方法,这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及大学语文教学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心理产生的一种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反映.是有利于教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体育教学中,只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在课堂中收到较好的效果.才算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其原因比较复杂,但就业、成才、升学、兴趣、回报家长是其五大价值取向。只有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对策和教学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3.
丁德进 《江西教育》2004,(24):33-33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之下才能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地求知学习,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件乐事。而不是负担。为此我们要打破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学生思维训练着眼.按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去传授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必须重视心理因素。只有把心理教育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使学生主动接受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一、心理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  首先,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具体的学生。他们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自主意识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受体,单信息道地被动接受教学传来的信息,他们还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教…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只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心理为切入VI,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强化朗读指导的意识,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笔者就此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邱锦军 《教师》2010,(33):76-7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经历过中考的失败而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他们大多数在父母、老师眼中是差生,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是差生。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比较自卑,在学业上没有成就感,在语文学习方面内在动机不足,甚至部分学生动机消退,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职业学生的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根据中职生喜欢活动这一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选用与语文修养和语文学习形式相关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并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柳珊 《学周刊C版》2020,(17):121-12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引领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体会汉字方正的美丽和其意义的深远;去领悟、去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和其丰富的情感,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愉快地畅游,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确,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因为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也因为真正的有效教育不仅仅是学生行为上的投入,更是学生心理上的投入。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时刻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适时提出改进措施,以及时矫正他们随时会出现的偏差。教师要以一颗循循善诱的心去感化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要时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开展日常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简单谈谈自己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被迫读中职;且农村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或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原有的心理结构被破坏,心理平衡被打乱。他们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力图建立新的心理结构,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在这“破”与“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通性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便形成了中职学生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日趋成为人们的焦点问题。当今,青少年大多生活条件宽裕,父母娇纵,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应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追求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科教学则是其教育的主渠道,语文学科又是学校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不管从哪种意义上看,语文教学与心理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那么,怎样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充分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