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分解为平行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料面的分力,这是讲述力的分解的一个重要例子。用板书作图虽然能得到结果,但两个分力随斜面倾角的变化只能从理论上讨论。为了能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这个变化过程,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设计制作了活动投影片《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制作方法:一、制单片:投影片由四层单片叠成,各片尺寸如图所示,单位:厘米,比例尺为1:4。图中线条可手工画制,也可复印或激光打印(图中字母abCd为组装记号,不必画出)。图1为固定片,可以保持重力大小方向不变。图4为旋转…  相似文献   

2.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为G=m g,式中g取9.8N/kg,有时也取10N/k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与水平地面垂直的方向。由于地球为椭圆球状,所以竖直方向实际是沿地球的半径方向。2.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其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上,这在画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时要特别注意。哪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作用点就在哪个物体上,但当物体受到重力在内的多个力时,常把所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3.相互接触且有压力的物体,在一定…  相似文献   

3.
物理上常用图把抽象的概念或物理过程简单明了他表现出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力比较抽象,人们无法直接“看到”.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像、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把这个抽象的物理量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应正确地反映力的三要素.下面我们以某人用竖直向上的120牛的力提面粉袋为例,谈谈力的图示的作法.豆.画出受力物体一般把受力物体用D表示即可,也可用物体的大致形状表示.2.画出力的作用点力总是作用在物体上,所以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除重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  相似文献   

4.
在中考中,做图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解答做图题的规律:①要审清题目,不要在图示中多画没有要求的力;②要注意标度和单位.若题目中已知质量,必须先计算出重力;③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作用点应在物体的重心上(均匀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上);④压力方向必须与受力面垂直;⑤物体受力时要注意对“静止”或“匀速”等关键字的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用规定的符号把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三要素用直观、简明的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做法是从力的作用点(画一小圆点,对形状规则的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一般物体画在物体上即可)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眼力的大小成正比(先选定一个标准线段),再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但初中学生由于刚学习物理,出现的错误较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力的作用点没画在受力物体上树1地面上的木箱受到水平向左200牛顿的推力,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这个推力.解图1甲的画法是错误的,力的作用点应画…  相似文献   

6.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力之一.与其它力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它不仅具有大小、方向,而且其方向是特定的.初中物理第一册(九义人教版)上对重力的方向是这样叙述的:“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初学物理的同学,对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往往感到难于理解或产生误解,本文仅围绕重力问题展开和同学们就此作一探讨.一、重力的本质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茶杯放在桌面上对桌面也有一个向下的压力.人和茶林分别对地面和桌面都产生了压力.以上两种情况的庆力都是由物重产生的.有不少同学就说:“压力和重力是一回事.”或者说:“压力都是由初重引起的,大小等于物重,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以上认识都是钻设的.首先,压力和重力从概念上来讲就是不同的.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庆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铁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从产生的机理看,压力作用在;立承面上,是两个物体相互挤压而2产生的一种作用力.物体间相互接s触是产…  相似文献   

8.
在中考中,作图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解答作图题的规律。①要审清题目,不要在图示中多画没有要求的力;②要注意标度和单位。若题目中已知是质量,必须先计算出重力;③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作用点应在物体的重心上(均匀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所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例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D.F4解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正好相反的,故正确答案应选C.二、浮力大小的计算1.测重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重为G,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出物体的视重视,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G…  相似文献   

10.
把一个重5牛的物体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也是5牛.因此有些同学就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其实压力和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挤压而产生的;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压力可以是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由其它力引起.下面从力的三要素阐述二者的区别.(1)作用点不同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处,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力的作用点就在几何中心上.压力的作用点是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当压力是由重力引起时,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2)…  相似文献   

11.
第二章 力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91年广西)2.质量是1千克的铁块,受到的重力是牛顿。(90年北京市)3.在月球上质量为千克的物体,把它移到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是牛顿,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者是。(90年湖南省)4.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几倍,受到的重力。(90年广西)5.弹簧秤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的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91年重庆市)6.吊在电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90年重庆市)7.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对"轻质物体"认识不清,认为只是"忽略重力"而已,完全把轻质和不计重力混淆了.笔者认真阅读了许多同行关于此问题的论文,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首先要认清"轻质物体"这一物理模型,"轻质物体"指低速宏观物体的质量和重力都不考虑的理  相似文献   

13.
讲到物体的惯性时,常做这样一个实验:桌子上放一张纸条,在纸条上面放一个砝码或质量大些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缓缓抽动纸条时,砝码随纸条一起移动;很快抽动纸条时,纸条被抽出来了,而砝码仍留在原处。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抽动纸条时,在什么条件下砝码会随纸条一起移动;在什么条件下,纸条才能抽出而砝码仍在原处? 把纸条和砝码简化为两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图1上)。假设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m_1和m_2一起以加速度a移动,分别把这两个物体选作隔离体,并画出它们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图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观课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在初中平常的教学课堂,还是一些大型的全国初中比赛课,都有一个现象:在重力、摩擦力、杠杆、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应用、功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较少老师自己或引导学生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力的示意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流体压强与流速这节课,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做了大量的实验,有的课堂甚至一节  相似文献   

15.
(1)认为凡“压”向物体的力就叫压力把生活用语中的“压”字和物理学中用的“压”字混淆了.物理学上压力的定义是乘直作用在立承面上的力.压向物体表面上可以有诸多方向的力,但属于压力的只有垂直干支承面的那部分.如图1所示,作用在物体A上的力是F,但垂直作用在支承面上的压力只有民.(2)认为物体的重力就是压力如图2,一物体重10牛,放在水平桌面上,那么桌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答案:受到的压力是10牛,有些人由此认为物体的重力就是压力,把重力和压力两个物理概念混淆了.物体的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力,作用在物体…  相似文献   

16.
一、压力和重力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压力就是重力,”这是不正确的。其一: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而重力的方向是始终竖直向下的。其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某一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积上,但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积处于水平时,此时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17.
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两个课题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并把课本中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浮力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先让学生观察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说明它由于受到重力和桌面的向上托力的作用平衡。然后,进行类比,说明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和水的向上的托力作用。进而比较木块浮在水面上和船浮在水面上等事例,找出其共性,归纳、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液体)向上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接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  相似文献   

18.
在中考中,作图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解答作图题的规律.①要审清题目,不要在图示中多画没有要求的力;②要注意标度和单位.若题目中已知是质量,必须先计算出重力;③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作用点应在物体的重心上(均匀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上);④压力方向必须与受力面垂直;⑤物体受力时要注意对"静止"或"匀速"等关键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上册第六章《浮力》是一个重点单元,根据经验,这一章也是初二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现行课本,主要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教学难度大,学生“感受”不深。我们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浮力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五个实验。从物体在空气中的秤重与液体中的秤重不一样,让学生从感性上得知浮力的存在;再把物体放在水、盐水、酒精中秤重,与在空气中的秤重相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与液体的性质(密度)有关;把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看到浮力逐渐增大,使学生感知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把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再逐渐增大深度发现浮力不  相似文献   

20.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贯穿于惯性、密度、浮力、物态变化等初中物理知识教学的始终。然而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对“质量”这一概念难以接受或混淆不清,其原因是:1.学生头脑中已有了用质量来表示产品份势的生活常识。2.对“物质”这个新概念因初次接触而显得模糊,会与“物体”混为一谈。3.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一比较抽象的说法,只会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刻。4.把物体的质量的误认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因此“物体的质量”这节的教学成了教学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