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常建 《天中学刊》2002,17(1):28-31
我国在过渡经济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应该:1.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注意发挥经济杠杆作用;3.大规模推动劳动力与外资相结合;4.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5.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多形式、多渠道转移;6.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某科研机构2008~2012年毕业的22405名理工科博士生就业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对博士毕业生的质性访谈结果,重点研究了科研院所理工科博士的就业状况以及性别差异对博士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1)性别差异对年终工作落实率的影响在博士层次上体现得不明显,女博士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2)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单位是博士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但是性别差异会导致博士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呈现出差异。(3)在毕业去向的类型上,超过15.1%的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会继续选择做博士后,性别因素会导致在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做博士后方面存在差异。(4)博士生的求学地域将直接影响就业单位地域的选择,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培养单位的博士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卢洁莹在《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上)撰文指出.人们对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就业教育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其“技能”是静态的,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获得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教育只负责学生“就业”,少数人认为管“就业”的职业教育就是不需要重视人文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能否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从高职学生所处的三个阶段(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就业教育)分别加以分析.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提出“3+3+3”(三课堂、三层次、三阶段)的就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08,(9):22-22
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8279名,就业学生8108名,就业率达到97.9%。其中省内就业4804人,占就业总数的59%;省外就业3304名,占就业总数的41%。省内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西宁市和海西州(在西宁地区就业3439人,在海西州就业486人),两地共就业3925名,占省内就业总数的82%;省外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等省市。目前部分职业学校的就业推荐工作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构建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影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并从高校、院系、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完善办学理念,构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2)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7.
《职教论坛》2008,(11):37
杨金土在《职教论坛》2008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当前存在的就业质量问题.主要是劳动报酬及其发展前景、就业稳定性、专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四个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不仅起薪水平低.而且对加薪或晋级的前景预期很低.即对就业前景不很乐观:就业稳定性不强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也是造成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逐步实行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走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本文介绍我院对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 学校在新形势下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要有新思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切实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院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 以积极的态度和振奋的精神去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1. 开设就业指导课 学生进校后从第三年起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就业指导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指导:政策指导是就业…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单位选择上追求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本次调查将大学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按性质分为: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各类学校、科研单位、三资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升学、部队、其他。调查结果显示(见图一):毕业生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和各类学校。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1.9%和33.8%,此外依次是三资企业(9.6%)、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学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对自身学历定位较高;职业价值取向突出自我导向.淡化社会价值;就业期望值偏高.职业价值目标功利化;缺乏诚信意识;对就业制度不了解。应进一步强化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和政策支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做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突出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努力开辟独立学院多样化与多层次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4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OLSS)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在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城市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下简称“四城市抽样调查”);样本总量为6245份。我作为该合作项目的首席经济学家,参与了这个问题的研究。这次调查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目前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业的比例达到四成;二是对社区服务有需求的家庭所占比例为 34.1%,其中 16.7%的家庭己经得到了社区服务,17.4%的家庭处于等待状态。这说明,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下岗、失…  相似文献   

12.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611篇大学生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的文献(2008年-2012年)进行了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1.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集中于观念、期望(期待)、兴趣三个维度,而在动机本身、态度两个维度明显不足;2.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单一,仅通过一种研究方法论证结论,文献法和调查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3.研究类型多样化,三种研究类型以及之间的结合均有涉及;4.研究方式以独立研究为主,出现了省际、国际问的合作,且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国年均新增劳动力将在1000万左右,但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即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约增加600万个就业岗位。显然,新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不可能满足就业需要的,需要提高GDP增长对就业岗位的拉动效应;并且,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层次分布(或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水平),将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今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准确掌握存在的共性问题,差异性问题,寻找规律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在校2006级护理学(中西医结合)、2007级护理学和护理学(英语班)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在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认识程度、对就业单位所有制要求、对录用制与合同之区别的了解程度,如何在录用制与合同制之间取舍,工资待遇、就业信心和就业优势6项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护理本科生在就业意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专业方向做相应的指导.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在校本科生更加重视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青年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在2000年召开的干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干年宣言》中共同承诺,“制订并实施各种战略,让世界各地的青年真正有机会找到体面的、有产出的工作”。2001年.在联合国秘:格长安南的倡议下,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组建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提出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一套战略建议,强调指出四个全球性的政策优先领域(英文简称为四个“E”),  相似文献   

16.
三年来,我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于第七学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途径、就业态度等。在问卷调查中,95级调查人数达31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50%;96级调查人数22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1%;97级调查人数22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3%。 一、调查内容结果汇总 (一)你打算选择哪一类企业工作? (二)你打算选择哪一种途径落实就业单位? (三)你选择就业岗位是否需要与所学专业对口? (四)在求职中遇到挫折,你选用哪种方式解决? (五)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多少? 二、调查…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研究》2007,(5):131-131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根据以往专业类别划分标准,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景愿,包括景愿度、自我条件景愿、薪酬期望值、就业地域取向、转移就业忧患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转移就业培训的诉求,包括诉求度、培训内容诉求取向、培训时间诉求取向、培训经费诉求取向(对政府补助的期望值、对政府补助额度的诉求、自我支付的愿望额)、培训地点诉求取向、培训机构的诉求取向等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转移就业培训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就业培训、职业学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高比例失业人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和劳动力的绝对量远远超过我国现有的经济发规模;二是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部分原有体制下的就业者,转向新体制后失业;三是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量资本(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面对知识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其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岗就业,是职业学校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校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与学校发展生命力的一个反映。职业学校只有培养出品德兼优,符合社会需求,能及时就业的学生,才能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充分保障职业学校学生的及时就业,是职校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人就2000年本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了调查,现浅谈一些观点。一、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本校2000年中等职业专业学生毕业共计448人,为8个专业,11个教学班。1. 在教学期末(2000年7月)各专业现实就业的情况如下(见表)从全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