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从实数的性质说起由于实数有“大小可比性”,因此才有关于实数的“不等式”.由于实数的平方有“不负性”,因此才有了正数的“平均不等式”.设x∈R,则有x~2≥0,令x=a-b,则有(a-b)2≥0a~2 b~2≥2ab,用a替代a~2,用b替代b~2,则有a b≥2ab,于是得到(a b)/2≥ab(a=b时等号成立).这就是著名的平均不等式:2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显然,要证明这个不等式的正确性,可用配方法回到“实数平方的不负性”上.证明因为a2 b-ab=a-22ab b=12(a-b)2≥0a 2b≥ab.图解在平均不等式a2 b≥ab中,视a2 b和ab分别为2条线段长,可以解释它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a b/2>(ab)~(1/2)作为最基本的不等式,其最常规的代数证明法已为人们所熟知,是否有其他的证明方法或技巧呢?在通过一定的研究后,向大家推荐一种用特定的几何图形为依据,对这一不等式及其延伸式的证明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a2+b2≥2ab是一个最基本的不等式,它的变形、叠加、代换、推广可以解决数学竞赛中的一些不等式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4.
不等式a^2+b^2≥2ab出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97页,并运用它证明了基本不等式√ab≤a+b/2.因此a^2+b^2≥2ab是一个更基本的不二等式,它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它的一些变式在不等式证明和求最值中应用广泛.本文探讨a^2+b^2≥2ab的一些变式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供了若干关于不等式a+b╱2≥(ab)~(1╱2)在代数、几何、三角及分析方面应用的例子,特别是介绍了由上述不等式推得的其它一些不等式的应用,这些结果对于求解某些多元函数条件极值问题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上)第11页习题第一题: 求证 证明如下:由基本不等式a2 b2≥2ab得 2(a2 b2)≥a2 2ab b2,所以所以 该结论不仅对称和谐、简捷优美,而且它的变式也和谐优美,常用变式有:  相似文献   

7.
不等式的证明中学生一般感到较为困难,其原因是题目变化较多,技巧多样,方法灵活,难度较高。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众多的题目可以由少数的基本不等式引伸而出,不少题目是同出一源。如果能适当归类,就能举一反三。现仅就一类有关“平均值”的不等式的证明作一简单的讨论和推广。 在现行统编高中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二章证明了定理:如果a,b是实数,那么a~2 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它的推论: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a b≥2ab(a、b∈R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a b2≥ab(a、b∈R )(当且仅当a=b是等号成立),其中a b2、ab分别是a与b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故简称其为“均值”不等式或“均值”定理.另外均值不等式可推广为三个(或多个)变元的形式,即:a b c≥33abc(a、b、c∈R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a1 a2 a3 … an≥na1a2a3…an(a1,a2,a3,…,an∈R )(当且仅当a1=a2=a3=…=an时等号成立)均值不等式的功能除用于比较数的大小及证明不等式外,主要用于求函数的最值,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具有三个缺一不可条件,即为:一正:诸元皆正;二定:…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概括并证明得到的一个数学公式模型,其本质是揭示两个非负实数的积与和之间的一种不等关系,它涵盖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两部分.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中第三章第4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不等式基本性质以及上一阶段系统学习完不等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等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由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的非负性,易得它的延伸公式: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这个不等式在求最小值、最大值等问题中有着特殊的应用.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中《代数》必修本下册第8页介绍了一个重要不等式:a~2 b~2≥2ab(a,b∈R),它是证明不等式的一个有力工具,应用十分广泛。但对一些不等式问题,若直接应用公式的原型难以发挥其作用,而应用其变式,往往能化难为易,顺利求解。 变式Ⅰ:a~2 b~2≥2|ab|。 例1 (19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实数x,y满足4x~2-5xy 4y~2=5,设S=x~2 y~2,则1/(S_(max)) 1/(S_(min))=﹎﹎﹎﹎。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a b≥2(ab)~(1/2)是中学数学中一个用得很广的基本不等式,但在应用中常见一些错误,现举几例. 一、忽视了a b≥2(ab)~(1/2)成立条件而导致的错误例1 设a、b、c为正数,求证(a b c)~3≥27(a b-c)(b c-a)(c a-b) 错误证法: ∵a b c=(a b-c) (b c-a) (c a-b)>0 ∴(a b-c) (b c-a) (c a-b)≥3((a b-c)(b c-a)(c a-b))~(1/2) 即(a b c)~3≥27(a b-c)(b c-a)(c a-b) 分析:虽a>0,b>0,c>0,但a b-c,b c-a,c a-b不一定都大于0,而x y z≥3(xyz)~(1/2)的中x、y、z必须都大于0.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教具,实物投影仪及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由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6)~2=a~2-2ab+b~2即可得到公式 (a+b)~2-(a-b)~2=4ab.(※) (※)式和谐、对称、易于记忆.(※)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用(※)式解一些初一同学能解的竞赛题.  相似文献   

15.
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实际上是应用实数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统称公式)的过程,这个过程许多是靠“代换”来实现的,即通过代换将已知的公式用于求证的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1 在公式的教学中培养代换能力在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代换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代换的自觉性,训练学生应用公式解题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基本不等式是不等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求解不等式的有关问题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而受到了大家的普遍重视.但是,对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我们往往局限于公式的本身,而忽略变形引申后所得结果,导致其解题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下面以a2 b2≥2ab的变形引申与应用为例,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变形引申将a2 b2≥2ab的两边同时加上a2 b2并整理得:变形Ⅰ:(a b)2≤2(a2 b2)(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将(a b)2≤2(a2 b2)的两边同时开方并结合|a b|≥a b得:变形Ⅱ:a b≤2(a2 b2)(当且仅当a=b≥0时取等号).…  相似文献   

17.
安振平先生在《中学数学月刊》2 0 0 3年第 7期《一个三角形中的不等式》一文中给出了不等式 :命题 1 在△ ABC中 ,三边长 a,b,c,则a - b ca b- c ab c - a bc ≤ 3. ( 1 )现在给出 ( 1 )左式的下界 :命题 2 在△ ABC中 ,三边长为 a,b,c,则 a - b ca b- c ab c - a bc >2 . ( 2 )证明 设2 x =a - b c,2 y =b- c a,2 z =c- a b则a =x y,b =y z,c=z x,且 x,y,z >0 .∴ a - b ca b - c ab c - a bc=2 xx y 2 yy z 2 zz x= 2 ( xx y yy z zz x)>2 ( xx y yy z zz x)>2 ( xx y z yy z x zz x y) =2 .这个…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均值不等式(a b)/2≥/(ab)~(1/2)(a、b∈R~ )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不等式。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解有关最值等问题时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故加强这一不等式的教学,探寻其多种证题途径与方法,则显得很有必要。下面我们着重用几何方法来证明这个不等式,从而能显示出这个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命题 如果a、b∈R~ ,那么(a b)/2≥(ab)~(1/2)(当且仅当a=b时取“=”号) 证法1 如图1所示,AD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BC上的高,E为DC的中点。  相似文献   

19.
现将基本不等式a2+b2≥2ab推广如下: 定理若x、y、a、b均为正数,则有  相似文献   

20.
基本不等式a2+b2≥2ab在不等式的证明中起重要作用,但有些不等式直接用它去证明比较困难,而应用该不等式的变形去证明却比较方便. 变形1a2+b2≥2ab a2+b2≥1/2(a+b)2. 例 1 已知 a,b,c∈R+,且a+b+c=5,a2+b2+c2=9,试证明:1≤a、b、c≤7/3. 证明:由已知 a+b=5-c,a2+b2≥9-c2,∵a2+b2≥1/2(a+b)2,∴9-c2≥1/2(5-c)2,∴3c2-10c+7≤0,∴1≤c≤7/3,同理1≤a≤7/3,1≤b≤7/3. 例2 设a,b∈R+,且a+b=1,求证:(a+1/2)2+(b+1/b)2≥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