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术作为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之一,如何科学的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练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如何在武术课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武术套路教师或教练在武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围绕武术套路的教与学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蓉 《青海教育》2005,(9):63-63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专家访谈、逻辑推理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武术套路选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选修学生比例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容乐观。提出完善现有教材,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武术技击属性的练习是改变此现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结合自身的训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武术套路的教学可分为六个方面:(1)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前提和保证。(2)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简单套路的练习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基础。(3)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最主要特征。(4)在掌握拳术套路的基础上,选择器械套路的练习。(5)武术专项教学和体能发展相得益彰。(6)注意内外兼修,重视精气神。  相似文献   

5.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对抗性运动,能够防身自卫,强自健体,这是武术历经中华数千年历史文化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决定武术是否体育运动,关键在于是否在体育规则的限制之下,没有规则限制下的武术是一种具有武力性质的防卫技术,而非体育运动;受规则限制下的武术则是一项体育活动,这是武术是否为体育的最大分野。  相似文献   

6.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对抗性运动,能够防身自卫,强自健体,这是武术历经中华数千年历史文化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决定武术是否体育运动,关键在于是否在体育规则的限制之下,没有规则限制下的武术是一种具有武力性质的防卫技术,而非体育运动;受规则限制下的武术则是一项体育活动,这是武术是否为体育的最大分野。  相似文献   

7.
以武术的本质为依据,套路、散手与功法运动为着眼点,分析当今的竞技武术。强调武术的发展要始终围绕"技击"这个本质。从竞技武术的形成及现代竞技武术的三个表现形式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入手,对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证明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其本质特征应该是技击。  相似文献   

8.
解读武术"抱拳礼"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武之人都知道“抱拳礼”的外在要求,但并不是所有习武之人都能知道“抱拳礼”的内在的精神内涵,而且极少有人能从哲学层面上对武术“抱拳礼”的哲学渊源进行系统的整体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哲学的系统整体观、系统和谐观、系统过程观的分析来探讨“抱拳礼”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节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武术套路节奏理论的各个要素。从理论角度对武术套路的节奏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对武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进行补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健 《教师》2011,(29):64-64
以套路为依托,丰富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让优秀的武术文化在大学体育武术套路的教学中得到传播,这不仅提升了武术的教育功能,同时又使得优秀的武术文化可以得到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127-128,14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辨证的视角,阐明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联系,从文化背景、存在的形式、价值取向及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武术历史悠久,以拳种林立,门派众多著称。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明清时期象形武术的大发展为传统武术以及武术理论体系的最终成形增添了光辉的一笔。象形武术的出现不仅是明清时期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浓厚传统文化下的孕育也为象形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沃土。武术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哲学的吸纳,儒、释、道精神理念的推崇、融摄,以及象形养生思想的借鉴都是象形武术之所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正确认识传统武术的功能是关系到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从教育、健身、表演、竞赛、娱乐、经济、政治等七方面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揭示中国武术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从对新化县各小学学校的梅山武术的课程设置、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计划、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知、武术师资的状况、武术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查来看,梅山武术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梅山武术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持续性的教材和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武术的普及,各地陆续出现大量武校。为使其能更好地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调查等方法对武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武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武校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沧州武术谚语。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隐喻是武术技能形成、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认知工具,使我们透过那些可感可知的形式,完成对武术精髓的深刻把握。在沧州武术谚语中,隐喻思维的渗透无处不在,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象性、局部性、多样性、经验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的原因,出于统一的需要,秦在统一以前尚武之风强盛。统一后,为了巩固江山,统治者采取了在军队中倡武,在民间禁武的政策。秦军中的倡武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民间禁武的结果却是复杂的,一方面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是禁而不止的。角抵的出现、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武侠电影的艺术性塑造,即:以宣扬武术文化为影片主题、利用真实功夫展示武术魅力、选用动作明星演绎历史"明星"、借助电影技术增强动作效果;继而分析总结了武侠电影的整体价值: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加速中国武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电影产业和武术产业的共同发展,是宣传中华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旨在引导观众从不同视角欣赏和理解武侠电影,同时也希望对发展和普及中华武术运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戏曲武打与传统武术一脉相承,在戏曲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中,传统武术对其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精、气、神、形"四方面,戏曲武打吸收了传统武术的精华,并加以创新,使之符合戏曲舞台艺术的特殊要求,在戏曲武打情境中得到了神形兼备的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20.
少林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起源明清以来一个流行最广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始祖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或少林寺的创建者印度僧人跋陀.大量的历史资料显示,达摩、跋陀只是佛学高僧,并非武术高手;而佛学大师、少林寺第二代掌门人、著名的武术高手稠禅法师才是少林寺最早出现的武僧和少林禅武合一第一人.稠禅在进入少林寺之前,一直生活在河南北部和河北中南部的寺院,在那里禅武双修,练就了一身功夫;主持少林寺后,他倡导禅武结合,从而对少林武术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的渊源与佛学是不同的,少林武术不是“舶来品”,而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的,是中华武术在宗教界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