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文章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提出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并希望以此为鉴,对侗族乃至其它少数民族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韦力  吴兴锋 《广西教育》2012,(12):33-34
走进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三江民族实验学校),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便会让你精神振奋。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凉亭和文化长廊,号称“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悠扬婉转的侗笛,充满情趣的琵琶歌,热闹非凡的芦笙踩堂舞,热情奔放的侗族多耶舞,还有色彩绚丽的民族刺绣、古朴典雅的侗族民俗、简约朴素的侗族农民画……  相似文献   

3.
侗族以“歌养心,饭养身”被人们赞誉为“音乐的民族”,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侗族民间有多声部合唱——大歌。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文章主要介绍国内近年来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并着重对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演唱特点、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问题进行评述,以期能对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对侗族大歌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贵州特有的少数民族,侗族文化以其特有的侗族大歌、魅力侗寨、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而侗族大歌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力量,侗族大歌与旅游业相结合,使之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黔东南州侗族音乐教学的回顾,从侗族大歌保护的政策性,教材、师资以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对侗族大歌进入课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杨春霞 《学子》2013,(5):159-160
侗族大歌被世界知名人士称为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还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据调查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分别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戏曲大歌、叙事歌谣、礼俗大歌、儿童大歌等类型。侗族大歌是多声部音乐、不需要人指挥,也不需要伴奏的一种民间音乐。同样侗族大歌也是一种无文字传承歌声,都是通过祖辈们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父辈、父辈在传唱到下一辈人。这足以说明侗族歌谣一直都是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本论文试图对侗族大歌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因素、两种可能、一个建议入手,以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对侗族大歌的相关保存的必要性观点。相关学者提出的侗族大歌进课堂、建立侗族大歌传承班、对侗族大歌的音乐元素、音乐基因进行再创造,对侗族大歌进行产业化发展等手段,也不失为保护、传承、创新侗族大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黄村曾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本文以小黄村为为例,着重分析侗族大歌在调式、调性,演唱艺术形式及歌词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侗族被誉为"饭养身,歌养心"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奇葩,在人类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侗族大歌的文化根基就是侗族的"民族生境",侗族大歌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生态环境模塑的结果,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反映。侗族大歌既是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又是一个长期处于无字社会的民族对自身社会文化生活的经验总结——以歌代文,以歌传文,以歌把侗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风土民情、社会经验等记录下来,以歌来传承,由此成就了侗族社会"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高校音乐课堂 ,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体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断完善的产业政策,良好的产业基础,市场环境明朗。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领导,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复合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基于此,未来三江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政府重点扶持,集聚发展、形成品牌,构建产业发展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构建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在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宽容和合理利用,以此改善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及社会效果,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合力。文章结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和林溪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就实现国家法和侗族婚姻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良性互动作了探讨,期以促进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间戏剧汉族安顺屯堡地戏、侗戏、布依族戏剧通过舞台和戏词毒现出本身的叙事特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叙事模式。由人物冲突构成一定的情节结构,形成各民间戏剧特征相异的福祸互转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的产业发展中,旅游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随着以侗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旅游业得到发展,当地政府认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侗族文化变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在文化保护活动中,本地人口占少数的汉族文化没有引起重视。文章以侗族与客家妇女做的布鞋和绣花鞋为例,考察以被他者表达的民族文化和不被重视的两个不同民族的同样的物质文化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引起的相对应的变化和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促进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政府和民众的力量必须协调运用,明晰产权界限,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双方既要共同维护民俗旅游资源,又要努力使其增值,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业的经验教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县高友侗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的侗族百家宴、侗族大歌表演等原生态文化已成为三江县高友侗寨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高友侗寨原生态民族文化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的冲击。有关部门及高友侗寨应采取措施保护独特的旅游资源,依托原生态侗族文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走一条原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公平性和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从实践上看,各国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会计信息可靠性上。公司治理应用到会计方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治理,提高其可靠性。通过阐述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的研究背景,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角度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苗族侗族的文化绚丽多姿,尤其苗族服饰更是异彩纷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广西融水、三江地区的苗族侗族服饰刺绣文化存在的趋同与存异现象,通过服装上图腾图案及其他故事场景、人物图案的比较①,探析苗族与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性格对其刺绣文化的竞生共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侗族文化景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马安侗寨为例,发现侗族文化景观主要由聚落、森林和农田三部分组成,土地利用形式呈现出杉树林-茶树林-侗寨聚落-农田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其中聚落文化景观子系统是侗族文化景观系统的核心,对整个文化景观系统内的能量流动起协调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董生与李氏》等剧作的细读法研究,从文化心理和生命情感的深层次,展示王仁杰的传统文化情结和现代人文意识,正是这二者的结合,并与古典精粹的艺术形式的水乳交融,使王仁杰创造了当代梨园戏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