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集中了布热津斯基批判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国内学者对该书五大核心观点,即“俄(苏)社会主义移植论”“大简化理论”“商业共产主义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共产主义必然衰亡论”开展了批判研究。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概貌,是我们回应这种批判的反面教材。综合考察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要么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无知,要么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要么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和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西方国家连绵不断的危机和抗议活动,已经使这些观点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2.
近期来,写作界的一些同志对新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很多设想,有的同志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也引进移植到对文章写作原理的研究上来。对此,有的持否定态度,认为“三论”属于自然科学方法论,不能向社会科学引进移植,并认为这种移植是一种“饥不择食的现象”。这样以来,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急需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仅就写作学引进信息论是否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并以此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3.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每种法律文化的形成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同样也是如此。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非理性文化的观点是缺乏历史根据的,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只会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从,从而导致在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关系:一个学校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作为一种现代制度设计被引进到中国以后,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换句话说,学校制度是嵌入于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中的,这种关系结构深深影响着学校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刑罚的目的是国家建立刑罚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刑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报应理论、预防论以及报应和预防综合论,但是,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真正告诉我们刑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维护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权和福祉为根本目的的国家来说,保护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权和福祉的国家法律制度以及维护这种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是刑法的根本任务,是国家刑罚权存在的唯一根据,也是刑罚最根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刑罚的目的是国家建立刑罚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刑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报应理论、预防论以及报应和预防综合论,但是,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真正告诉我们刑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维护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权和福祉为根本目的的国家来说,保护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权和福祉的国家法律制度以及维护这种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是刑法的根本任务,是国家刑罚权存在的唯一根据,也是刑罚最根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在对“移情”与“内模仿”理论引入的时候,很明显走的是一条“综合”的道路.在表现论的美学影响之下,里普斯受到直觉主义的影响,并吸纳了审美独立和静观思想进入到他的理论建构之中.朱光潜在理解与融汇里普斯的“移情说”时,其实只是作为一种理论资源与模式来进行的,在引进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哲学与文艺思想进行了独具匠心、独有慧眼的移植,这样一方面适应了中国现代学科分立、美学独立从而建立系统化理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开拓出比较诗学的崭新活力,从而对于现代美学建设有着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源存在“西方引入论”和“科举学位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指出我国学位制度的源头是古代科举制度,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是在传统科举制度基础上,对西方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以及学位制度予以借鉴,逐渐实现本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全面比较研究明治维新性质诸种观点的一部分,逐条分析了“王政复古”论、“维新革命”论、“资产阶级革命”论、“未完成、不彻底”论、“后进国革命”论,以若干国家的史实对比和日本国大量的史实,说明种种观点各自的失当和可取之处,提出自己的许多观点和论据,暗示出各家应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才能综合出一种新的东西,在笔者下两部分所作的比较研究后,这种主张就直接地表达出来,提出了既同于各家(部分)又不同于各家(部分)的一种综合性观点。  相似文献   

11.
“信息价值论”或“知识价值论”,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出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理论观点。它主要是一种社会学、未来学理论,而不是现代实证科学中居于“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层面的“信息论”的一个内容或其分支学科。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所使用的核心概念——“信息”,是信息论或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所以“信息价值论”或“知识价值论”又与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洋务派引进先进生产力,称之为“嫁接”,并且认为,在封建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义,没有任何“进步倾向”,“是自然法则所不容许”。这种观点,颇为流行,我认为,值得商榷。洋务派引进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时代动因要了解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洋务运动引进先进生产力产生的阶级基础及其重要的意义,要辩明“嫁接论”(恕我化简了)的是与非,就势必把这一运动放到当时广阔的世界背景下予以考察,放到当时中国具体的环境中来辨析,以马克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用洋务派引进先进生产力所造成的确凿不移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中的三种导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大体上说有三种导向:向外看的“西化论”,向后看的“传统论”和向前看的“创建论”。我们以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哲学为根据,分析了前两种观点的错误,并主张中国现代的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向前看,以“我”为主,在实践中创造和建设现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洋务派引进先进生产力,称之为“嫁接”,并且认为,在封建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义,没有任何“进步倾向”,“是自然法则所不容许”①.这种观点,颇为流行,我认为,值得商榷. 洋务派引进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时代动因要了解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洋务运动引进先进生产力产生的阶级基础及其重要的意义,要辩明“嫁接论”(恕我化简了)的是与非,就势必把这一运动放到当时广阔的世界背景下予以考察,放到当时中国具体的环境中来辨析,以马克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用洋务派引进先进生产力所造成的确凿不移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二)信息交换艺术胡兴松信息论是本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我们将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引进”和“移植”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审视其教学过程,就会看到一幅全新的图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有序的信息交换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和...  相似文献   

16.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集中了布热津斯基批判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国内学者对该书五大核心观点,即"俄(苏)社会主义移植论""大简化理论""商业共产主义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共产主义必然衰亡论"开展了批判研究。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概貌,是我们回应这种批判的反面教材。综合考察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要么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无知,要么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要么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和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西方国家连绵不断的危机和抗议活动,已经使这些观点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等极少数人,利用各种机会,丑化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鼓吹在“所有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全盘西化”,把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引进”、“移植”到中国来。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三十年干的事情,从社会主义体系来看,是失败的。”这种全盘否定社会主义的论调,当然不会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但在一部分人中确实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甚至引起了少数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造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  相似文献   

18.
辩诉交易制度是渊源于美国并对其他国家的刑事法律制度和政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项制度。作为人类优秀的法律文化成果,辩诉交易制度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走向法治化的中国是否应当在现有的社会背景和法律框架下移植这项制度,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主要从法的价值、法律意识和法律移植的角度对辩诉交易制度进行了不成熟的法理学分析,试图能获得比较圆满的解答。通过分析研究辩诉交易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制度背景下,不应当移植这一制度,并对这一论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破产法律制度问题是中国二十多年来最有诱惑力的问题之一。但对破产法律制度,学界还存在诸多误解。本文从苏力先生的观点谈起,提出问题。接着界定了法律移植的概念,后从实践、法理角度讨论了破产法律制度的可能性。指出鉴于商业活动的共同性规律,破产法律制度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色,成为一部符合中国特色的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反驳了否定“科举学位说” 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科名与西方学位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中国近代曾采用科举学位体系,清末的科举学位体系已具备了现代学位的所有特征,当时不仅西方人和中国人将科举名位看成是一种学位,而且连在中国引进西方学位制度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日本也将科名认定为学位。科名的学位性质毋庸置疑,“科举学位说”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