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在山区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让笔者深深地知道:只有在平凡的小学教学中,不断加强动手操作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交流协作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形成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掌握与理解.教师应充分应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动脑、动手与动口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张新梅 《学苑教育》2012,(24):54-54
有效的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将活泼好动的学生吸引到数学学习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切实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梁丽莎 《广西教育》2012,(32):39-39
“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的,我理解了”。这句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既好动又好奇,因此,让学生“做数学”,动手操作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教师一次一次地讲解。同时,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动手操作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思维的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现象一:在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上,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因此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因此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虽然小学生自进入学校之后便开始学数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学好数学的客观意义与现实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阐明了数学学科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生活品质等多个层面的积极作用,指出数学是小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针对这一学科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手操作活动,实现知行结合,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健康成长。从开发生活资源,丰富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保证学生主体,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实践总结,解决学生知识迁移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以动手操作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顾新红 《语文天地》2010,(12):30-3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成了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课堂上频繁出现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已真正地成了教与学的主角。但透过纷繁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朱方亮 《甘肃教育》2010,(12):59-59
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不但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运用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十分重视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验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其中动手操作就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在经历一次次磨练后有所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公开课、示范课上动手操作这个环节几乎必不可少,似乎有过多之嫌。诚然,动手操作有其独到之处,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有时简单的无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参与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积极动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操作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还保留有直观的动作思维的特点,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数学的操作活动中,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外部的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思维活动可以有效地结合,从而使思维一直处于运转之中,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推动他们思维的不断发展。苏教版教材安排了不少动手操作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教材和学生身体特点,知识基础之间的契合点,就可以不断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形成供孩子们探索和思考的环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实际操作,通过诱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促进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学生在学习中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所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效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部分数学课堂存在操作浮于表面、目标不明、流于形式、偏离本位等问题,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引领思考;创设情境,体验过程;自我挑战,做中发展;自主探索,提升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