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归来"还是"离去",一直是现代女性生存之母题,"五四"新女性知识分子受到来自西方启蒙主义、自由平等思想以及"五四"过后特定时代氛围中"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文化和社会实验运动所促成的特殊生活观念情境的影响,她们积极摆脱封建专制家庭与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投入到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理想事业之中。《伤逝》中的新女性子君,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回到封建父权家庭,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机会。在这一对知识分子爱情悲剧的背后,隐藏着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互相矛盾冲突、水火不容的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2.
《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宫斗"戏,它受到了当代女性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一部生活在现代"丛林"社会的女性的奋斗史。它反映了现代女性的欲望、困惑和焦虑,它用一群穿着古装的女性,描绘了现代女性挣扎在肉体与心灵、道德和权力之间的困境,并为现代女性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翁苏珊.罗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这种独立反叛的女性突出地反映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叙述了李雪莲为证明假离婚与"我不是潘金莲"在二十余年间的上访历程,展现了李雪莲在夫权、男权压抑下寻求尊重、理解和话语权的努力与困境,揭示了政府官员和权力机制的存在状况,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与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5):61-65
阎真以知识分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活着之上》中揭露了当代高校科层体制下的阴暗面,从经济困顿、权力宰制、桎梏乡俗、失衡乌托邦四个方面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在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中,聂致远谋求个体生存与精神突围的共生之道。阎真通过重拾信仰、找寻自我、重返乌托邦来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重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追寻活着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篇小说《春茶》(《人民文学》2009年第7期)讲述了一个极为曲折生动的情感故事,一杯春茶在手,细品之后是清心明目的美妙之感。然而在东紫的笔下,几盒价格不菲的春茶,带来的却是难以抚平的情感波澜,无尽的心理焦虑和不安;在这里,春茶的"杀伤力"不可谓不大,辐射面不可谓不广,它已经悄然地触及到了人性深度和精神层面,称得上是一"茶"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7.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经常作为弱者身份进入被说状态,在当今许多影视剧中也不例外。在当红电视剧《闯关东》中叙说的女人也是作为弱者与第二性存在着,其生存困境有着必然产生的因子,那就是男权思想的作祟。而电视剧要改变这一叙事模式,编导们必须还原历史的真相,从创作意识上着眼于纠正对女性的偏见,打破在影视中男性独持一极的格局,为构建两性和谐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2023年8月,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从爱与信任的角度切入,借助探案与情感两条交叉缠绕的叙事线索,对荒诞的现实与复杂的人性进行了深切透视。在探案线中,小说借助了侦探小说的经典创作手法,通过四重推理,层层推进地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恶性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反映出了现实的荒诞与残酷。在情感线中,小说通过隐秘的心理分析,将一对中年夫妻从恩爱到破碎的情感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小说在直面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同时,也指出了只有爱与信任才能寻求彼此之间心灵的回响。  相似文献   

9.
《成功之日》描述了三位女子不同的人生取向及遭遇,通过三人的不同处境表明:现代妇女虽然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一些表面平等的权利,但仍然受到各种传统习俗的束缚。在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现实社会中,女性其实受到事业上与家庭上的双重压力,处于困境。只有彻底摆脱父权文化与传统观念,男性与女性相互补充、相互扶持,人类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出门寻死》中的何汉晴和《黑洞》中的老婆、姐姐是长期处于贫困和操劳中的城市平民女性的代表,通过对她们生活困境的揭示,作家表达了困惑和焦灼,同时也试图探索这类女性如何走出这种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大多表现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沉重叹息;对人生孤独与尘世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更表现为享受当下富贵娴雅生活情趣的价值追求和对人类生命无往不复的圆融观照。这美学四维,体现了晏殊对生命现象由感性体验到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不断体悟和升华的智慧精神。与同代词人张先、柳永相比,晏殊词更善于从主体生命精神的纵深之处掘进,在生命的感性欲望中积淀着更多的理性操持和诗性智慧,对生命本质的体察把握更为深刻,这就是晏殊词生命美学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14.
《钢琴教师》围绕着权力的控制与抵制、性话语的压抑与争夺等展开,女主人公埃里卡的母亲为其营造了一个男性缺失的世界,以强悍的态度企图代替男性对女儿进行掌控与压制。作者敏锐洞悉了这种隐秘的同性压迫现象,通过埃里卡变态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展现了女性精神心理层面的另一种悲剧生存,表现了对女性生存的另类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立省要有文化精神的支撑。文化精神建设是生态立省的一大方略,文化精神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生态立省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生态立省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高度,是生态立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陆焉识的细致分析,本文认为,在20世纪这样一种悠远阔大的历史背景下深刻地思索表现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进而展开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挖掘、审视与表现,乃是《陆犯焉识》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17.
《江格尔》以生命美学观点的艺术内容和生活内容传承了蒙古族对人类生存的讴歌,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生命存在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对人类全部生命———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礼赞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追求;创造北宝木巴地方,构建了满足人的生命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广大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满足,各种社会保障也在逐步健全。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因素、人们关注重心的偏移、政府职能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农民精神生活长期处于相当贫乏的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贫乏的状况,必须唤醒农民的精神富裕意识,加强农村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途径和渠道,搭建农民精神富裕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中有两类新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将个人置身在人物所属的阶级和群体之中,其行为表现出先进性,为群体所认同,符合主旋律。另一类是作为人物所属阶级、群体中的精神觉醒者,在与包括所属阶级、群体旧的生存状态、传统影响在内的矛盾对抗中,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日渐肤浅而轻佻的写作处境里,东西自觉地链接了鲁迅、张爱玲等大师的叙事伦理,努力建构了以生命关怀、灵魂叙事为主体的创作精神维度。东西独特的叙事伦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越传统与当下叙写模式的“父子伦理”;二是拒绝过分注重现实经验和日常性叙事的“性爱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