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面对加入WTO后出版体制改革的加速和国外学术期刊的冲击,高校学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学报出版界对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很多的讨论,提出很多的见解,例如办刊模式集约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编辑出版国际化、编辑队伍学者化等。对这些观点,笔者并不完全赞同。为此,笔者就这些提法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学报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针对高校学报的职能特点及固有的局限性,结合数载改革实践,阐释了在现行体制和办刊机制下,高校学报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举措及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学报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就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摒弃旧的办刊模式,创造新的办刊机制,焕发勃勃生机,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①准确定位,突出特色;②开放稿源,优中选优;③建立动态的专家人才库;④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编辑出版队伍;⑤营造科学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风险投资的概念、特点及运作过程入手,分析了主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借鉴国外风险投资退出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报专业化是高校学报改革之路   总被引:13,自引:20,他引:1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报的刊名均由校名加上"学报"组成,从刊名看,就难以体现期刊的内容和特色.为了反映本校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学报顾及本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科研论文,形成了名符其实的大拼盘的综合模式.这种学报模式作为高校的"窗口",在反映高校科研成果方面曾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弊端也越来越突出了.这是一种封闭式、内向型的模式,缺乏竞争与活力.绝大多数学报发行量小、读者少、优稿匮乏、学术质量不高、满足不了高品位读者的需求,社会影响不大;有些学报经费短缺,甚至陷入困境.面对高校学报的现状,改革模式是其唯一的出路.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华瑶  王莉  郑浩野 《情报科学》2004,22(12):1430-1434
风险投资是本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创新成就之一。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本文对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四种主要退出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详细研究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与情报分析之问的关系,对建立适合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第6期发表了"关于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改革的几点建议"[1],受到不少同仁的关注.<编辑科技>杂志于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2].  相似文献   

8.
9.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讨论了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其次介绍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最后指出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思考在新环境下的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并基于期刊功能的实现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方法】通过对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演化之梳理,并以互联网思维视角来审视,重新定位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探索新功能实现路径。【结果】高校学术期刊经历了从促进教学科研到僵化再到异化的功能演化。在新的环境下,期刊功能已不适应当前期刊发展形势,实现功能转型是期刊改革发展的必然。【结论】高校学术期刊应具备信息和思想传播、学术引领和规范、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四大功能,实现这一功能转型,需要依赖消除期刊功能异化、组织创新、服务共享和价值链接、数字化建设、价值再造等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互联网思维下,以“用户至上”的理念探索高校理工类学报网络出版体系的构建途径。【方法】 结合理工类学报的论文特点,参照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保持现行学报网站采编平台的垂直整合模式,将出版、发行、传播改进为一体化的平台模式,采用推介式检索方式获取资料;创新传播、链接方式,拟建校际学报优势专业传播共享平台。【结果】 打造出集“出版—发行—传播”于一体的理工类学报网络体系。【结论】 高校理工类学报可通过上述改进措施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实现论文的便捷获取,及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期刊传播力,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同步介入机制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认为这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然后指出,要建立科学的信息素质培养模式,必须根据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引入同步介入机制,并探讨了同步介入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湛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79-1284
【目的】关注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4年来的发展及趋势,提出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统计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以及帐号的运营数量、月均发文量、发文类型、帐号功能和关注度等的变化,并以大学学报微博的情况作为对比,分析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结果】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存在运营账号偏少、部分账号中止运营、互动较少、内容重复等情况。【结论】大学学报应把握移动互联的发展契机,积极运营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困境、功能定位、内容核心和发文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开放获取现状,提出我国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的相关措施。【方法】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收录的54种期刊为数据来源,详细调查其开放获取情况,分析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截至2015年8月,54种医药大学学报中共有OA期刊40种,分布在21个地区。40种OA期刊中实时OA所占比例最大。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年代分布在1957年~2015年。【结论】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出版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应充分发掘开放获取的价值,加大技术与经费投入,更大程度上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内部审读现状,分析影响期刊内部审读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提高期刊内部审读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175种高校学术期刊内部审读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当前高校学术期刊内部审读问题的建议。【结果】 发现部分期刊编辑审读意识薄弱,内部审读制度不健全、奖惩机制不完善、方式不灵活、执行过程流于形式等,导致内部审读并未给编辑和期刊带来实质性的效果。【结论】 期刊在内部审读中应强化编辑审读意识,丰富审读形式,建立健全审读制度,优化审读队伍,以全方位地提高期刊质量和编辑人员的编校水平、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SCI收录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浪潮,试图寻求我国高校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必要路径.[方法]采用数据统计与分析法对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整体概况进行调查,并从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地域分布、专业化等方面着重分析了SCI收录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结果]到2013年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达到73种,SCI收录的有26种,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有所提高,但整体上仍有明显不足.[结论]政府应大力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缩小区域差距.期刊本身要着力于提升稿件质量,建设国际化、专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校学报和改革开放初相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在争取宏观政策的同时,不断地推进期刊的改革和发展.探索高校学报在非时政期刊改革中的新思路,即在期刊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转变经营模式,逐步实现高校学报的网络化、信息化、集团化和国际化.使高校学报在提升学术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为国家科研创新服务,长期保持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现状,从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关工委工作、加强学习,切实增强关工委工作的使命感、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关工委工作水平、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四方面对高校创新关工委工作进行了理性思考,并对上级部门提出了建议。该研究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27-1133
[目的]促进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出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发展路径。[方法]从高校学术期刊应进行合理定位、改变出版模式、开展联盟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创办英文期刊,鼓励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期刊转型,通过学者化办刊,依托数字化出版平台,采用OA出版的模式,形成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群,逐渐树立起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品牌形象。[结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充分发挥高校办刊的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国内学术期刊生态布局的调整,通过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吸引优质稿源回流,为做大做强国内学术期刊品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