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新媒介传播时代的网络公共领域及其相应的公共修辞特质入手,探讨新媒介传播时代的公共修辞情境特质及其元素。指出,网络公共修辞情境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动态概念,其修辞情境与修辞活动之间是一种互为决定的关系。我们对修辞情境的各要素的考量应是在修辞活动中不断更新的动态考量。网络公共修辞情境的要素至少应包括,被创造性界定的并处于动态更新中的公共议题,以共识真理为理性标准的社群受众,以及以知识形式储存于大脑中的限制,包括背景信息和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改变使电视新闻节目成为真正的公共舆论空间,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文章还探讨了新传媒生态出现后,电视新闻节目在新闻报道上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的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3.
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在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舆论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尝试着解析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笔者认为,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与法理社会的契合度增加;观点自由市场开始挑战精英主见;把关人逐渐消亡、现场多方位再现;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着对时间和空间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及3G手机的普及,以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中国的传媒生态。社会化媒体在公民的政治参与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社会化媒体凭借其技术特性正在提升着普通人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潜在能力,但是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而言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杜正华  胡晓 《新闻世界》2013,(9):138-139
微博这一新型社交网络平台,让人们看到了“新型公共领域”的曙光,但另一方面,微博所面对的公共领域的私人化现象、注意力承载危机、理性共识难以建立以及商业力量的冲击又对公共领域的构建产生解构效应。  相似文献   

6.
公共知识分子与媒介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进入大众媒介时代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介的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公共知识分子越来越服从于大众媒介主导的大众文化和商业逻辑,日益成为大众媒介的附庸。新媒介时代既蕴含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新契机,也埋藏着诸多陷阱,对此,公共知识分子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须积极尝试,更须...  相似文献   

7.
柴燕宾 《今传媒》2011,(10):17-18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技术升级到web2.0阶段,以BBS、博客、播客、维客等为代表的微内容短时间内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由于微内容的主体的广泛性、大众化与多元性,信息交流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以及内容的批判性和质疑性,契合了公共领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因此对公共领域在信息时代的构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微内容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中集结公共话题,并对此展开争议与辩论,最终促使趋同意见的形成。在微内容的机制之下形成的网络公共领域,其拓宽了信息的来源,使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不同观点得到交流与碰撞,并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但是由微内容构建的公共领域也存在着相对不平等现象,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各种力量的侵蚀,另外其个人性也会削弱公共领域的理性基础,多元化特征也带来了公共领域的"碎片化"等问题,必须对其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李佳怡  曾琴 《新闻世界》2010,(8):252-253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入口,探讨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构建。大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勃兴力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和构建公共领域平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麦克切斯尼等批判理论家把19世纪末及20世纪公共领域衰落的原因之一,归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兴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大众媒体的迅猛发  相似文献   

11.
臧欣 《新闻世界》2013,(11):227-229
本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发展及构成要件的分析,来论述构建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优势所在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贠强利 《今传媒》2012,(12):15-17
都市报在我国发展已近二十年,对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扩展与实践,和公共领域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公共领域构建问题仍然令人担忧。都市报在公共领域构建中起到的作用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兴趣对其进行研究,而都市报自身又有诸多限制,如何破解和规避这些限制成为都市报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简单勾勒了我国目前公共领域现状,并对都市报发展的限制做了梳理,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期待能对都市报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了哈贝马斯笔下理想公共领域构成要素,分析了在网络中构建理想公共领域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民主政治的发展、多元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得国家和社会分立结构逐渐确立,一个存在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公共领域正完成自身的建构。本文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结合中国30多年舆论监督的探索与实践,对媒体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功能和责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彭玥 《新闻世界》2010,(5):31-32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起源和概念出发,比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领域和社会主义社会公共领域的差异,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大众传媒的体制和功能以及其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同时也指出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相似文献   

16.
翟颖 《新闻世界》2010,(5):34-35
信息时代,互联网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全世界"交往"的新媒介。本文将哈氏的"公共领域"和"交往"理论置于网络语境下,探讨信息时代"网络公共领域"与"交往"。  相似文献   

17.
黄燕萍 《新闻世界》2009,(11):149-149
网络的出现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元素。本文尝试从传播模式、参与者的多元化及话语空间的多元化这几方面来探讨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在不同政治制度之间和同一制度国家内部,意识形态冲突日趋浅显化。新媒介对传统大众传播生态的变革,使得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泛化,社会成员思想的差异性更加凸显,这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严峻挑战。截至目前,我国有6亿多网民,手机网民超过5亿,其中微博用户超过3亿。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媒介,主流传统媒介影响力与日俱减。新媒介与意识形态构建路径,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张瑾娴 《青年记者》2012,(14):66-67
如今,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当人们在认识到这种"我们即是媒介"的"微特质"和"Twitter般叽喳琐碎"的"微内容"正在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改变人们生活的时候,这种惊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0.
周祯妮 《新闻世界》2014,(8):358-359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现代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关系,探讨现代社会是否为公共领域的存在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进而提出新媒体为公共领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