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答:詹天佑是在1905年,清王朝全面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 (2)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答: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和设备缺乏这三个方面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一面经常以一定要修好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高度责任感鼓励工作人员,同时虚心求教,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亲自勘测绘图计算,克服勘测线路的困难,利用两端同时凿井法,加快隧道工程的进度,缩短了工期,并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解决  相似文献   

2.
1.课文从岭、林、花等方面来写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景色。请从以上三方面,看看作者是怎样细致叙述的?面对兴安岭,作者展开了怎样的联想? 答:写岭。作者把大兴安岭与险峻的秦岭作了对比,“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感觉,突出大兴安岭的岭多且线条柔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1.仔细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答:作者回忆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炊事班长为照顾生病的小战上安全走出草地,而千方百计地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因劳累、饥饿  相似文献   

4.
1.课文分五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每段中找词语或句子作小标题。说说课文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第一段:写“我”对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第二段:写伯父鲁迅先生在与“我”  相似文献   

5.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封信是鲁迅给颜黎民的复信?鲁迅在复信中说了哪几件事?哪件事说得最详细,分几层说的? 答:(1)从以下这几个地方可以看出这封信是鲁迅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数理化》2009,(6):56-61
§7.1 1.设原计划每小时抢修路段的长度为x m.   依题意可得4800/x=4800/x(1+20%)+2.解之得x=400.所以每小时抢修路段长为400m.   2.(1)设3-y=k/x+1(k≠0),由题意得3-2=k/1+1,所以k=2.故y=3-2/x+1.……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后的习题揭示了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师"教什么"的思路清晰起来.但是,如何紧扣课后习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真正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还需要我们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精心设计阅读支架,达成课后习题设计的目的.下面以《琥珀》一课的课后习题指导为例.  相似文献   

8.
《将相和》     
[重点点击]《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解决方案]《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彼此紧密联系。“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疑点揭秘]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解决方案]本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9.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将相和》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是: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对新教材的使用普遍感到内容简单,课后习题容易,因而老师整天忙于整理资料,“充实”课堂内容,学生也疲于寻找习题集,以求最大限度的“充电”,而现成的课后习题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受重视。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符合新教材要求的。课本中的习题是编写教材的专家们经过认真商讨与仔细推敲后才确定的。它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创作于1921年,同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考证,我国最早于1923年将《故乡》选入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秦同培编的《中学国语文读本》第一册中,而日本在1953年首次将竹内好翻译的《故乡》选入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国语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12.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教学目标1援学习生字11个,其中会写9个。能正确理解和读写下列词语: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2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 答:这篇课文讲的是长征路上三位重伤战士在艰难条件下,互相帮助,战胜困难走出草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师:《将相和》一文中,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三个小故事,在我们面前塑造了蔺相如、廉颇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骨肉丰满、性格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位人物,并请你谈谈喜欢他的理由。(在我的思想准备中,为学生提供了两个答案———蔺相如、廉颇。可是学生的答案却让我始料未及……)生A:我喜欢蔺相如,他在文中的三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能顾全大局的精神让我钦佩。生B:我喜欢廉颇。他在沙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立下显赫战功;虽然他一开始居功自傲,处处为…  相似文献   

17.
18.
<正>《将相和》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由“不和”到“握手言和”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出了蔺相如与廉颇两人以国家为重的深明大义。文章重点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看似简单的人物描写,实则背后蕴含了丰富的价值意义。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实质性内容,了解人物形象,才能让学生全面解读其中的精神价值,从内心产生敬佩之情。《将相和》全文以蔺相如的活动为整个故事线索,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分别展开叙述,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重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将相和》一文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识大体令人称赞,廉颇的勇于改错成为佳话,他们的爱国情操千古传颂。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身上的其他美好情操。一、诚信之美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并且说:“如果他(秦王)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到后来,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谁拥有它,意味着谁就拥有巨大的财富。而诚信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勇敢赢得了这一宝贵财富,也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重与认可…  相似文献   

20.
张洁 《江西教育》2007,(7):11-1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 师: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