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方芳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4):116-119
<旅行岁月>第三集<罗马>是李斯特的晚期作品,作曲家晚期创作风格之转变及各种倾向体现其中.文章对<罗马>音乐形式与题材方面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好地展现李斯特晚期的艺术观念及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3.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因此,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应当是宋玉的作品;<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刷牙>中的细节描写有着勾勒背景、揭示主题、蕴藏深意等三个方面的作用.这使其呈现出与以往作品中"柔美"风格迥异的"悲美"特征,显示了刘庆邦短篇小说所蕴含的强大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5.
神话思维出现于原始社会,但在<易经>问世的商周之际,这种思维依然流行,并对<易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神话思维的非理性特征对<易经>思维的非理性特征的影响;二,神话"物人混一"思维对<易经>"天人合一"初始思想的影响;三,神话的象征性对<易经>象征性的影响;四,"死而犹生"神话对<易经>"凶而终吉"、"厉而无咎"卦爻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译本,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原文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使读者能够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印证了林语堂对译文"美"的要求,充分展现了他在翻译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但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较缺乏.直到明清,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同时探讨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乐府"<陌上桑>三解"在文献方面进行考证与辨析,揭示<陌上桑>及<艳歌罗敷行>是两个不同的相和曲,对"<陌上桑>三解"曲辞名提出质疑,为全面研究<陌上桑>、<罗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快乐写作”,就是写作主体用自己的心灵观照事物和表现事物,是一种充满快乐的个体行为,写作主体因快乐而写作,因写作而快乐。文章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批改等方面,对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进行阐述,论述让学生快乐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纵笔描述城市边缘人的真实生活境况的文学作品渐成增长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界和社会的重视.新世纪以来,这样的作品更是有增无减,不少名家里手都欣然加入到这样的审美描述行列,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便是典型的一例.本文试图从游民文化视角探析这部小说,着重确认小说人物的游民身份,分析他们游民意识具有的反社会性.旨在引起社会对游民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有了快感你就喊》已由新写实主义淡出,一改线性叙事为放射状叙事,变生活实录式为集中统一式传统方法,主人公形象有着典型化意义。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从作家写作日记还原作家创作状态,从作品形象把握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从中透视池莉创作中的平民情怀、女性体验、精神逃离特质。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虽为神魔小说,但依旧秉承了中国文学亲近自然、抒写自然的传统。小说作者在绘就的独具特色的"西行"美景中给我们展现了寄予生态理想的"福地洞天":花果山水帘洞和万寿山五庄观。这两重"福地洞天"是作者秉承东方文化的优良传统精心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美的生动范例,是作者积极先进的生态意识的体现。品鉴《西游记》中的"福地洞天",为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如何将快乐体育思想应用在高校乒乓球选修课中,对提高高校乒乓球选修课质量,培养选修课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分析了快乐体育、乒乓球选修课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在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高校乒乓球选修课中实施快乐体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研究,并在研究我国高校现在的体育教学现状和分析有关“快乐体育”如何运用的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这种教学思想如何实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些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平民文化即大众文化,具有平民性的品格,平民的精神,平民的世俗现代性。娱乐的平民化催生了"快乐女生"等节目的红火。本文将从"快乐女生"入手,探讨其内涵,分析其平民文化的特征,从而揭示我国娱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课堂具有安全与自由、民主与关怀、轻松与愉悦、趣味与美感、自主与挑战、合作与分享、满足与实现等特征。建构幸福课堂的策略是走向生命关怀,直面日常生活,培育童心童趣,搭建成功平台,提升教学智慧,重建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一个系列的送别词,是通判杭州时为刚罢任的杭州知州陈襄而作。它们或作较客观的叙写,或借写他人送别,以衬托自己的别情,兼之以“乐景”写愁情,或作情感上的回旋跌宕,或通篇作想象之辞,或运用“代言体”写法,或从对面着笔,虚实相生,等等,可谓视角各异,精彩纷呈。其所以能如此,除了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之外,同创作主体丰厚的情感与卓越的才华更密不可分。作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系列范本,是对古代抒情诗体抒情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刘应登批注《世说新语》,既进行词语、典故、史实、人物的训实,又涉及小说人物性格、情节设置、艺术表现的评点。虽然由于刘应登对小说文体的特性并没有表现出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还不能有意识地从小说文体这个角度切入进行批注,因而对《世说新语》小说特征的认识不免有限,但其批注却在很多方面启发了稍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艺术的创始人刘辰翁。刘应登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贡献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