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历史新教材教学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励情境、和“民主情境”, 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新教材潜能,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而思品课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思品课教学改革,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笔者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三环节情境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环节情境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与“三环节”教学的有机结合。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去影响、感染学生,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三环节”教学,其基本结构是“激趣导入——启发明理——引导实践”。“三环节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3.
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问题”教学的基础环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上主张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正弦定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应从应用需要出发创设所适用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4.
由于少年儿童的阅历浅,头脑中的疑问多,爱问“为什么”。因此,科学课教师要在读懂课程标准、读懂教材的同时,尽量“读懂”学生,要根据一般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科学探究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露西在中国教大学生英写作,她的课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令她烦恼的是,每当她询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同学们都会紧张地埋下头来。露西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学生的问题多,而中国学生不爱提问?是他们全明白了吗?其实中国学生的疑惑也很多,可是他们脑海里压根就没有提问题的意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基于“三教”理念的“情境―问题”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而跨学科情境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深入思考和深刻体验。立足双新课程,以“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例,设计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形成概念、回归情境、动手实践以及升华理解,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情境中体验,在感悟中表达,进而学到“活知识”与“活技能”。  相似文献   

7.
1、对创设问题情境的认识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除了包括“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之外,还包含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开放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在主流下有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死”的教案支配着“活”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好不容易提出一个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又怕“节外生枝”,马上“尽教师的‘诱导’之责”,使学生落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直到达到预定目的为止,美其名曰:本节课已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看起来进展顺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节外生枝”。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谈顺荣 《甘肃教育》2005,(11):48-48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人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通过刨设故事动画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开课时,先使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乌鸦喝水》,生动逼真的情节画面,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是当今许多哲学思想的共同主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以“主体”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况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1.
吴坷 《时代教育》2007,(9Z):134-135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认为:“思维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能力的培养过程其实是一个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活动过程。“水尝无华,相荡及成涟猗;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课堂上巧妙地利用讨论题目,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掌握新知识。例如在第五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改革之处在于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倡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倡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究教材,多采用启发性的“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看教师能否创设出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摇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其求知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到问题探索者的“角色”,通过合作形式,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直接经验的获得;以“小课堂”为本位,重“小课堂”的“教数学”,轻“大课堂”的“做数学”;以“纯数学”知识为本位,重数学知识的分化系统,轻数学知识的整合,远离生活、远离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 ,一个坏教师奉献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 ,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 ,把学生获得知识作为终点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重分数、轻能力的做法 ,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认识。  一、利用学具 ,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数学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典…  相似文献   

17.
王玲玲 《教育艺术》2004,(12):54-54
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发展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人”,真正把学生从课堂的束缚对象解放出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使班级富有成长气息,这是在实施新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深人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PowerPoint的特点,插入了猴子、蛋糕、老农等  相似文献   

19.
戴晖明 《云南教育》2001,(23):32-3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增加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应注意的第四个问题”里再次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和勇气和毅力”。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本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可见,新的课程理念把“问题情境”作为知识产生的源头,把展示“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何谓“问题情境”?如何构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