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一、"角色效应"法概述1."角色效应"法的含义"角色效应"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使其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2."角色效应"法的形成基础"角色效应"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哲学的观点审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它应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它属于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 ,避免消极作用 ,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 ,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 ,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 ,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 ,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  相似文献   

3.
英国导演布鲁克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请一位观众上台念《亨利五世》中的一份战亡者名单。开始这位观众以假嗓子表现莎剧的庄重和古雅,但不久听众便厌烦了。后来,布鲁克要求每念一个名字就停顿一下,同时要求观众回忆一下这个死亡者生前的某些生活片断。于是,效果就大不相同,剧场里一片庄重肃穆的气氛。这就是所谓的”角色效应”。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体验一回角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角色效应”在戏剧教学中的重要性十分明显。让学生自导自演,自己演一回角色,学生实际上就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演戏…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多年来尝试采用“角色效应”法进行教学,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这些不近成熟的认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一、“角色效应”法概述1.“角色效应”法的含义“角色效应”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即让学生扮演教师、演员、导游、记者、演讲者、考官和设计者等角色,借助这些角色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其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同时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利用这一效应,既锻炼了…  相似文献   

5.
■一、角色期待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一定的角色,个体经由各种角色的扮演,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并由此参与社会生活,引起社会效应。“角色期待”是每种角色在人们心目中大致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模式,亦即社会、团体、他人对这一角色如何履行职责、待人处事、树立自身形象所形成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是未来教师。在教育实习中、在小学生面前是“老师”,会产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心理效应。但眼下,在师范学校里毕竟还是学生。人们对师范生的角色期待是…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社会角色会导致人们从众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儿童情境视角下从众行为的情境效应、角色效应和众人行为一致性程度效应。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景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的角色心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班主任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他(她)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同时是关心学生成长的亲人、知心朋友,也是处理各种日常事物的公共关系学家、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如何辩证地利用班主任的角色心理效应顺利展开学校教育工作,就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就中专毕业生而言,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在其一生经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中专毕业生应当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认知新角色,实践新角色,促使角色转换的顺利进行。 一、正确认识角色转换 (一)学生角色与社会角色间存在的差异 社会角色由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三种要素组成。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根本不同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乡村创业正当时,农村籍大学生出于“家国情怀”纷纷投身乡村创业,由于社会对农村籍大学生有着传统的角色认定,他们“逆势”返乡之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角色化冲击。研究内容:运用角色化理论,剖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所创制的角色本真;揭示其角色化感知偏差形成的现实动因;就如何矫正角色偏差提供建议。研究目的:消除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偏差,引导积极合理的角色评价,树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良好形象,发挥角色内化与外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置问题、解答问题是数学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几乎贯穿数学课的始终,有时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产生知识的雪崩效应和贯通效应,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那么如何设计巧妙的问题呢?1 精心设计问题巧引学生进入角色实践表明,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一些不良的心理效应、心态,也包括心理问题等。预防、消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从教育管理入手:首先班主任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其次要采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旭东 《现代语文》2005,(9):124-126
教学课堂就像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应首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带动学生,提高整台戏的质量.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导演、主角集于一身,学生被挤为被动的"配角",很难"出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定位角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语文教师应如何定位角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为保证教学效果,教者须强化角色意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扮演”角色,以寻求教学中的多角色效应。 一、兴趣的引发效应。兴趣是成功的基因,在教学中,教者依据教材充当角色,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写景文,可根据教材确定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安排游路,引其循路览物,触景生情;也可面对文中画面以游人的身份巧妙设问,要其介绍画面。这样,学生或者跟着导游游山玩水,或者带着游人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对照实验,以问卷调查法等为研究方法,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法来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善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角色互赖“与“任务互赖“的联合效应比其各自的单独效应更为显著;“角色互赖“和“任务互赖“能显著地提高高职女生的参与性,并且显著地提高优生、差生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5.
角色体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扮演角色,一种是进入角色。进入角色是一种境界。学生进入了角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强了思维的序列性,学习效果自然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了角色,他就会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感受人生,这样,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6.
【习作目标】1.通过“角色变换节”,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交换角色,体验角色生活,感受角色情感,培养学生理解人、体谅人的美好情感。2.引导对“角色变换节”中的见闻进行真实的叙述,真情的表达,培养学生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的能力。【指导过程】一、叙谈愿望,选择角色师:同学们,每当老师感到工作紧张的时候,总希望与那些工作轻松的人换换角色,让我们享受享受他们的轻松,让他们感受感受我们老师的辛苦!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吗?生:当然有了!(众笑)我作业很多的时候,就很羡慕老师。当老师真好,想叫我们做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要我们做…  相似文献   

17.
中规中矩的称呼,是避免师生角色失调的良方,它可以提醒学生:师生在学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整个社会对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都有期待,偏离这个期待,就会遭到异议或反对(此乃角色期待),因此我们要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此乃角色领悟),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此乃角色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人类学家米特所创立的角色理论的角度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渐强化学生角色意识的过程。所谓学生角色,是指某个学生在团体(班集体、家庭、社会)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以及被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这里讲的位置,是指学生个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程度和在团体中的地位。实践证明,要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每个学生角色都能达到团体所规定的地位,班主任就必须: 第一,对每个学生角色都应有积极的期待。米特认为,在一个团体中,多数成员一致期望站在团体内某个地位上的人应有的社会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学生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时学生的角色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校出类拔萃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一定进步快、出成果;相反,在校学习中等,表现一般的学生往往很快崭露头角。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就是角色转换的快与慢。笔者认为,角色转换是学生就业前的一堂必修课,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 奇妙的"微波炉内化"效应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为了更好地确立与发挥学生"主人"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关键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思维实现"内化",产生奇妙的"微波炉内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