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就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最终归结于"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在他看来,个人不只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甚至扭曲马克思现实主义的个人观,通过"虚假的人"来压制现实的个人,漠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为生成和创制"现实的个人"创设了条件,为"新"人工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使两者相互摆脱了对方的控制,政治解放得以实现,然而市民社会解放却没有和政治解放同时实现,致使政治解放也沦为了抽象的、形式的解放。政治解放只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它与市民社会解放共同构成人的解放。市民社会解放至今没有实现,政治解放也仅在部分国家中实现。在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和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国家中,人解放的程度不同,直接面临的解放任务也不同: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应该超越政治解放,继续追求市民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国家应该首先追求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现诞生的标志性作,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新世界观的前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下,重温“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对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等许多现实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个人完成了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现代性在欧洲的发展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个人主体的丧失,人与物的关系的翻转,在解放了巨大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造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人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深刻的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他的解放理论赋予个人以终极的价值指向,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的深切人文关注和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回应,以及时人类解放这一时代主题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在场主体与前提条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个人”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当今世界,资本支配和统治着一切,“现实的个人”成为资本所宰制的工具和手段,并逐渐被抽象化与边缘化。追溯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让“现实的个人”这一重要维度在当今时代下重新显现出来。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蕴含着自然特性、实践特性、社会特性、历史特性与精神特性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的哲学追问,在人类思想史与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唯物史观之"现实的个人",蕴含着社会关系的现实规定,它是实践的存在,具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性.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7.
真的非常高兴你能如此执著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对中国文化的热忱。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如你、如你的前任社长这些理想主义者,中国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探讨一直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哲学解答是与哲学家本人的基本哲学原则分不开的。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提出,绝非空穴来风,它之所以可能,与马克思实践原则的确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社会发展不能撇开社会劳动,这本是理论常识;但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常识遇到了尖锐的挑战。财富的创造是否还需要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否仍由劳动决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今天究竞有多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研究以至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并就理论面临的现实拷问,深刻挖掘其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与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现实的个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着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也就是说是包含有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人。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现实的个人与人的解放也是密切相关的,现实的人是从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方面来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赵燕 《钦州学院学报》2005,20(3):102-104
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180多年前,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幽灵"没有因西方世界的害怕而被驱散、赶走,今天,反而被越来越多的相信和接纳真理的人士所接受。思考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学习他光辉的人格、远大的理想、不懈的探索和超越精神,对引导和激励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步的最终标志是社会中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没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就不会有人的个性解放,反之,没有人的个性解放的社会进步也是空中楼阁.二者是有机统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中的.中国人的个性解放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形成具有自己特征的个性解放之路.渐进性、隐蔽性、折中性和内向性是中国人个性解放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仁  杨兆山 《中学教育》2015,(2):5-9,18
近现代以来,启蒙已经成为教育的价值使命,也是教育内在的、绝对领先的实践内容。教育的启蒙实践中,这种价值性联系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价值观念、素质结构和精神面貌等进行"祛蔽"、指引和充盈的过程,其终极目的就是要促使个体在理性、道德和精神等方面实现全面而完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在美国的产生,固然与美国近年社会结构变化相关,但从更本质层次上而言,其根源在60年代的文化运动。60年代的美国青年通过对“人”这一主体的认知功能的再认识,对人类认识观念的再反思,使得思维论从一元走向多元,从总体化、同一性走向多元性、多样性;通过对价值的重估,倡导多元兼容性的概念,打破单一性的文化模式,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内涵遥相呼应。同时,通过对正统理论的挑战,彻底地动摇了盎格鲁一撒克逊这一美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为多元文化主义者的目标诉求——元与元之间相互平等——架起了一座隐性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