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雷 《广西教育》2012,(17):39-40
一、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2.
《鸟语》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5课。课文情真意切地再现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生动展现了鸟儿带给“我”的无穷乐趣与深刻启示。文章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情趣盎然,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鸟儿的无比喜爱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相似文献   

3.
《鸟语》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我”从小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从中得到许多启示,从而揭示了“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的主题。文章语言活泼,结构清晰。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去激活学生的情感,深切地体会“我”与鸟儿的那份亲密无间、心心相通的浓浓的人鸟情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徐雷 《教学与管理》2012,(17):52-5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15课《鸟语》。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教学本课,应力求体现一个"趣"字和一个"情"字,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本课以"品读"为主线,以"自悟"为落脚点,以"读写训练"为杠杆,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实现由品悟语言到积  相似文献   

5.
吴伟 《考试周刊》2010,(18):65-65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教学成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但是,事实往往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总有预设之外的意外发生,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试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种情况作一些具体分析,旨在追求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完美境界,提出看法,以求在痛苦的矛盾中反思、探究,终能如凤凰般获得涅磐。  相似文献   

6.
张慧玲 《宁夏教育》2011,(12):60-60
生成性是课堂原本具有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更不能忽视课前预设。预设充分,才有可能促发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巨人和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课伊始,为了调动学生,我从课文情节入手,  相似文献   

7.
如果以交往教学理论看课堂,那么课堂教学是在多元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它无疑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点。而课堂教学又有明确目标,实现必须有周密的预设。预设与生成仿佛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预设,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有效的生成则离不开充分的预设。预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写教案”,然后无视课堂生成性特点主观地展示教案。不仅备课是预设,积蓄于平时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是预设,而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运用教育智慧解决问题,又何尝不是一种即时预设。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预设和生成在有效交往的好课中,往往是高度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强调预设到促进生成的发展,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等,所以我们提出“充分预设下的互动生成”,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我们把预设的内容分为:“1.结果呈现型”,预设学生回答的内容;“2.思维方向型”,预设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3.困难引导型”,预设学生可能在回答、理解上遇到的困难,将如何引导;“4.效果提升型”,预设学生回答后,教师如何提升他回答的质量,使其上个台阶。【设计特色】《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然而,目前有些教师过分强调预设,严格遵循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有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想当然地认为生成仅是预设之外课堂中的“节外生枝”,使得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积极倡导生成性教学的今天,教师们对“主观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了,总觉得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体。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主观预设就没用了。对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拘预设地为生成导航。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调整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巧妙地生成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异彩纷呈。一、选择预设,灵活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育》2014,(1):16-16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凌锋教师回答: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不否定预设,而且更强调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理清课标、减少过高预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成”将逐步成为课堂的常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不断生成的非预期性信息,一些教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教学,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如何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向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迈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预设与生成使课堂教学闪烁出智慧之光,更富有灵性与活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够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我们认为预设不是教师为一堂课的教学事先设计的“教学地图”,生成不是教师为了完成预设,而牵着学生的鼻子沿着这张“地图”行走,预设与生成应如鸟之双翼,有效协作,巧妙运用,使课堂教学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和谐共生,相映成辉。那么,如何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生是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实施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存空间,让预设与生成彼此映衬;要调整路线,让预设与生成一脉相承;要巧妙融通,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进。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与预设”“和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我萌生把我思考的结果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想法,是源于最近我参加的一个教改研讨会。会上听了几个老师的课,我发现执教者“在预设”“和生成”问题的操作上,有许多问题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商榷,这里我想把它列出来,供语文界同仁共同探讨。22一、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的程序我们知道,如果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者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所谓“预设”:就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生成”对应于“预设”,因预设而精彩。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把控教学预设,引发智慧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陈东 《教育》2007,(1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预设中必须有生成,生成又离不开预设。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对学习月标和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时是如何思考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认知程度和课文内涵深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