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人从小学习、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习惯了本族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而成年以后学习外语时,总不免要因袭本族语言的思维方式,因此,已经形成某种既定语言思维的人,学习外语就必须有一个思维形式转换的过程。语言学家认为,人具有学会语言的天赋。但这种天赋的表现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区别,学习外语尤其这样。纵观我国当今的外语教育,一般多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已过了语言习得的临界期(criticalperind),逻辑思维能力的形式使我们处于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也就是说,十来年的汉语学…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语言包含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思维模式,学习外语与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不可分的。从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发现:母语文化对其英语书面表达产生了较大负迁移。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几乎所有讨论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学者都承认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促进。文化的形成和表达离不开语言,人们在习得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就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而对一个民族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语言障碍。因此,外语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了解其目的语文化、拓展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民族工作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始终以人民性为思维主线。进入新时代,政策运用与人民主体地位相得益彰,人民性主线思维在民族政策中更加彰显。就民族政策本身结构而言,人民性是其内生的价值逻辑;就民族政策未来发展走向而言,人民性决定政策方向,提供践行途径和前提保证,是其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就民族政策的目的实现而言,创造各族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民族政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学习任何一种外语其最终目的都是做语言工具,即使从事外语研究的人也避免不了用本族语言来说明、表达、对比和介绍。做外语教师的人虽然并不完全把外语直接用作工具,但对如何使用这一外语工具却肩负着重大责任,实际上每天向学生授课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外语。外语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其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造就出大量懂外语的专业人材。外语教师,特别是专业外语教师,只是单纯教语言现象和规律就满足不了国家和学生的需要,而且这样下去,路子会越走越窄。根据我多年的体会,专业外语教师必须掌握专业,那么体育外语教师也必须掌握体育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6.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外语的最主要目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善于直接阅读原文,也是外语学习者深入一个国家文化内涵,带动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熟悉一种语言的文化特色而孤立地学习该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是和文化密切联系的。人类学习语言有一条途径即信息理解或理解性的输入。我们不能培养只会听说的“文盲”。唯使学习者深入文化内涵,带动语言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其语言水平。从实际需要来讲,要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必须学会善于阅读外文书刊杂志,而这一目标是以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母语一般是指本民族的语言,相对于外国语和外族语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所下的定义是:1.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2.有些语言是从一个语言演变出来的,那个共同语言的来源,就是这些语言的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一语言就是母语。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相对于本国语语言,指的是外国语言。母语和外语在概念上是相对而言的,那么在外语学习上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不同的语言既有诸多共同点又有诸多不同点,这些诸多的不同点与共同点在外语学习上既会起到一定的帮助及推动作用,也…  相似文献   

8.
一、选题的目的我院担负着全省体育师资人才的培养任务,我们的着眼点首先要把学生造就成高水平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同时也兼及其他体育专业人才。而从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措施上,虽然也有意识地侧重前者,但从学生所应该掌握的技能,他们应该具有专业转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能力。培养学生技能,从培养一个适合四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体育师范人材来说,仅是一个方面。就排球专选学生而言,还要求又红又专,课堂上会讲,进球场会做,拿起笔会写,而最重要的是对排球专业的热爱与忠诚,为重振广东排球(也是发展我国排球事业)而献出一生  相似文献   

9.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语言相对论(我们在这里指的是“弱式”假说)。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中的合理成分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那么不同的语言结构具有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义系统;第二语言教学就应该以目的语特点出发,以目的语的结构特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世纪需要新的积极的具有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要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就应以转变思维方式为前提;而创新是新时代的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习上的创新必然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语文学习的关键就表现为打破常规,坚持创新,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走向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局面。多元文化即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等文化共存共荣、互相包容,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对传统一元文化背景下的跨国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跨文化培训是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跨文化培训要培育跨国企业员工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外语语言培训,开发多元文化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加强多元文化素养的培训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深入发展合作对广西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提出了要求,通过对广西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应遵循师生家长的意愿、大脑语言学习规律、整合语言学习环境、多语种师资等有利条件,实行面向东盟、从小学贯穿大学的“一条龙式”的多语种外语教育.“一条龙式”的多语种外语教育对促进我国和广西各方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进行交际。学习外语的目的也是用来交际。但是学习外语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在这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文化背景知识,交际就会失败,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无法达到。本文将从理论上并以实证的方式探讨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外语学科办学定位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语人才。作为位于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广西民族地区一所新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的贺州学院,确立了“英语+专业方向”这一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据此,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就一个民族而言,没有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主体是人,人的培养在教育。《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特性是道德的内在特性,人类社会自有道德现象以来,道德就是某一特定民族的道德。作为道德心理现象,它表现为民族固有的思维定势;作为社会调控的规范体系,它表现为民族特有的结构模式;作为民族精神和道德人格,它表现为不同的民族个性。从根本上说,道德之所以具有民族特性,是由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分析和研究道德的民族特性,是了解和把握道德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展开新一轮的改革。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三大基础学科之一,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特有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培养高职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口语水平的原因,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外语教学应与其文化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所以,应因以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突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还是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都离不开翻译。翻译也是学习外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自治特点决定了其对蒙汉兼通的双语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些人才既担负着依法行政的使命,更多的又担负着普法宣传的职责.培养高素质的蒙汉兼通法律双语人才,让他们服务于社会,是民族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由于蒙汉双语法学专业的生源是母语为蒙古族语言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该专业的授课模式要将语言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由此,对蒙汉双语法学专业授课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五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