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含泪告别昨天的艰难──试论乔典运的小说创作王敏,郭新和五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的乔典运,到人十年代后创作进入成熟期。他以伏牛山下河南西峡农村为生活基地,创作发表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以《村魂》、《满票》、《冷惊》、《无字碑》、《问天》等为代表。乔典运倾心...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创作,可因不同的创作时期分别概括出各自的特点,而其1985年的创作,由于创作主体精神获得了自由,创作活力空前勃发,在继1981年小说对世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基础上,以性意识为焦点对人生意蕴的追求成为其创作的主旋律,通过描写性意识欲重建一个新的文化模式,塑造出新人格。本文着重阐释了性意识的基本命意,通过对《天狗》、《黑氏》、《冰炭》三个文本的简要分析来展现贾平凹文学作品中性意识透视社会人生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3.
从《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论《长生殿》创作的心理历程孙京荣学术界对清代著名传奇《长生殿》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本文试图以洪的创作历程作为视角,以剖析他各个生活阶段的心态为支点,通过对从创作《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终极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动因。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发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直接动因是为了“事亲”、“事君”、“立身”而“以显父母”、扬名天下。本文试从司马迁“事亲”、“事君”、“立身”三方面来谈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吴梅 《学语文》2011,(3):68-69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的著名女作家,3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40年代达到创作的巅峰,先后创作了《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金色眼睛的映像》(1941)、《伤心咖啡之歌》(1943)与《婚礼的成员》(1946)等中、长篇小说力作。  相似文献   

6.
《屈赋创作论》采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重点探讨了屈原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力、创作过程及创作成就,这在历来的屈原及其辞赋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对《边城》的读解为发端,在闽析《边城》的结构、人物命运关系及发展流程的同时,对人物、情节、结构作统一的把握,进而透视沈从文的创作美学思想、创作理想、创作情结等。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明显不同于《呐喊》和《彷徨》,存在着“杂糅”、荒诞、“戏仿”等特点,鲁迅称之为“油滑”。然而总的看来,《故事新编》的创作有着鲁迅本人特定的创作心理、情感体验及源泉,明显是鲁迅创作风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歌剧《卡门》作为欧洲经典歌剧的优秀作品,它的创作题材源于文学名著。但是,它又以独特的音乐语言诠释了名著并超越了名著,具有自身的创作特色。了解歌剧《卡门》的创作特色有助于我们欣赏高雅艺术与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动机的研究,多是基于传统价值体系的道德评价。通过对《聊斋志异》创作动机的考察及其中与狐鬼异类交接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道德责任与快乐满足的矛盾冲突,是作者创作《聊斋志异》主体作品的原动力,这一矛盾还同时导致作品中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创作时期与西方女权主义的活跃期(20世纪20至50年代)相交叉。作为男性气质的提倡和表现者,海明威并未对女性地位与思想单纯改变熟视无睹,而是在他的小说中做了相当深入的反映。特别是他对新女性的刻画,凝聚着他对新时代女性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他在笔端表现出来对于新女性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有助于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约翰·福尔斯后期小说《尾数》是继《法国中尉的女人》之后又一部挑战传统挑战权威的实验性创作,小说创作在福尔斯的笔下不仅是对文学传统的解构和创新,也是一场追逐自由建构自由的游戏。福尔斯大胆创造出一个虚幻的时空,用无限的想象给小说创作建构和开拓了更宽广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3.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鲍照特殊的身世经历和他对魏晋赋的继承接受,鲍照赋的思想情感基本围绕宣泄悲情而展开,既包含苍壮急怨、清拔阔大的情感特质,又显得奇崛伟丽、藻艳精工、倾炫心魄,表现出辞、情的高度统一,在辞赋创作由魏晋向南朝的过渡中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时期以来的重要诗人,杨克经历了1980年代的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然而,随着1990年代商品经济和消费社会的来临,他开始尝试创作转型,以描绘工业社会的兴起及其现代背景下的城市书写为主,并见证了个人化写作时代诗人心态的变化。他的创作转型,触及灵魂,在民间立场的支撑下,从细节呈现到批判精神,愈显精彩。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创作总是与他的生命状态联结在一起的,《呐喊》、《彷徨》、《野草》都是创作于作家生命中苦闷、孤独的时候。完成于鲁迅生命最后历程的《故事新编》必然与他晚年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历时13年之久的创作历程也必然反映了鲁迅对某种创作道路的执著探索,这条道路是不同于《呐喊》、《彷徨》的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整体风格庄严而又荒诞,突出体现了鲁迅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不仅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也是他借以突围生命困境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举出从现存1901年《杭州白话报》上找到的7篇白话道情,通过与林纾晚年的有关自述相印证,推断这些道情作品的作者即是林纾;推测在《杭州白话报》的创办之初,林纾确是参与者之一;并通过文本内外的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文章进而对道情文本与主题略加剖析,表明道情的写作与时事、报章的直接关联,并指出该组道情实为林纾白话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罗斌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12-113
何其芳解放区时期的文学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着明显的分期和裂痕,这种断层似的的文学转变现象,在当时特定的话语语境下既典型又独特,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试图通过对何其芳文学创作阶段的重新界定,从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其转变的困顿过程和艺术呈现,进而探讨其文学转变和自我抒情委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择要介绍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描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概括归纳了杜甫的主要创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各种媒体语言文字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写作者在写作态度和表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实际陈述了杜甫的创作实践和写作态度在当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当今时代写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禀赋,对应该如何向杜甫学习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作出了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70年代,我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至深,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达到高潮。在这种影响之下,文学创作陷入了整体“失语”的状态,真正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水平的却是长久以来被埋藏在“地下”的“潜在写作”。通过对“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疏理,明确了黄翔6、7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潜在写作”中的地位及在文学研究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