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雅典斯巴达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共八卷.记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一前404)的起因和经过;止于公元前411年(中断). 修昔底德是这次战争的目击者,书中试图探求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取材丰富,叙事条贯,为继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  相似文献   

2.
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历史规律,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由于历史“一去不复返”的一度性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师生不能重新 置身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但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生动的史 料,尽最大可能地融入历史发展的氛围,感受历史发展的 脉搏。  相似文献   

3.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题记飘荡在历史的长河中,倾听历史的声音,眺望历史的真相,因落后而被欺凌、被侵略,甚至被亡国灭种的记载比比皆是,触目惊心,震耳欲聋,不堪回首。宋元战争宋元战争,为人类历史写下的是如此惨烈的一笔。这一页是如此沉重,每次翻开仍能  相似文献   

4.
沈祖棻的历史小说《马嵬驿》以一种反传统的逆向思维和鲜明的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得出了与众不同、震撼人心的结论,揭示出被遮蔽的历史真相,这一深刻的思考和审视的过程在其细腻优美的艺术描写中得以生动地展现。  相似文献   

5.
波兰战后东西边界的划定,直接关联苏波边界和波德边界的变动,而且涉及整个东欧历史的重组,战后的波兰虽然赢得民族独立,但并未走出被束缚的阴影。波兰人奋力抗争,在新的领土上重新谱写自己的历史。冷战氛围和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注定战后波兰社会的复杂性。所以,边界的划分析射战后波兰人热诚的向往、现实的无奈和命运的苦难。  相似文献   

6.
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的本质是历史观的错误。战后日本不能正确地反省历史,并通过错误的历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科书向青少年灌输战争意识,具有导致日本重新走上战争之路的危险。在历史教育中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虚无主义以"还原历史真相""理性思考""重新审视历史""重新评价""理论创新"等为由对历史进行"恶搞",用推断性假设取代历史事实,将细枝末节无限放大,旨在质疑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质疑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否定社会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却有历史学家的眼光、卓识和责任。他认为“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必须表现国家和民族的真相。一个国家的兴衰,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却是这个国家人民的觉醒程度,特别是这个国家民族精英们的精神状态。他把十九世纪初俄国全民族动员起来反抗拿破仑入侵战争的胜利,看作是俄国贵族的全盛时期,把表现这个父辈的模范时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于是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深  相似文献   

9.
《苗疆闻见录》的作者是清代徐家干,该书主要记述清朝咸丰至同治时期著名的贵州苗民起义以及生活在大西南这片土地上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所述皆为作者亲身调查、收集与写作,本书除了对战争及战争人物、地理地貌等描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外,还为史学家们还原历史真相、为现今人们对清代苗民社会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详实而又生动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史料回到"历史现场",自主地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尽量地接近历史真相。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学生自己建构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是影响史学范式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都受到了相关社会思潮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后人的理论和价值预设去描述和研究历史,正因为如此,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只有真正从历史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去寻找历史主题,才有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依此标准,寻求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核心主题,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的研究才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推荐者的话     
1920年5月,苏维埃红军发动对协约国第三次武装干涉的大反攻:苏波战争爆发了。26岁的巴别尔,作为战地记者跟随苏联红军第一骑兵军攻入波兰。巴别尔参与了这次骑兵会战的全过程。1923年至1924年,巴别尔根据他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创作了震撼世界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1926年出版后重版8次,1927年至1929年,又相继  相似文献   

14.
在拉康的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主体的爱情真相。爱情属于想象界,欲望属于符号界,性爱则定位于实在界。爱情必须在与欲望和性爱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中得到理解。爱情是一个发源于想象性的投射,维持在欲望的符号交换,遭遇到性爱实在的过程。当代爱情的新形式——网络爱情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爱情的博洛米尼结。爱情的真相也是当代主体的真相,它揭示了传统启蒙主体向当代犬儒式分裂主体转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羿射十日"是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羿并非是有穷氏后羿,而是古老传说中的天神;十日也并非是十个太阳,而是以日为崇拜对象的部落.所谓的"羿射十日"反映的正是尧或者与尧有相似经历的历史人物,用战争而非禅让的手段战胜其它几个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部落,一跃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不笼统地把战国时期的战争简单地说成是兼并战争,而把它分阶段说清楚,更有利于中学生理解,也更贴近历史实际。战国初期晋国丧失统一机遇,中期属于七强对峙下的兼并战争,后期属于秦国优势下的统一战争。  相似文献   

17.
1895年台湾抗日之役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唐景崧作为此役初期的最高指挥者,他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是甲午战争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多有评论,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倾向都是持否定态度,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后认为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加以探讨,以还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的日本,有一个真实存在而又不言自明的禁忌,就是避免谈及已故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否则就会遭到右翼分子和保守媒体的围攻。2000年美国学者赫伯特·比克斯在其撰写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论定,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所应承担的全部法律、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该书摘取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中传记奖的桂冠。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该书“内容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2004年9月《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的中文版面世。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后遗症,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美国重新插手台湾事务。这样,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走上了对峙的道路,台湾也就成了中美关系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记忆理论使传统的档案与历史关系观发生颠覆,认为档案是权力选择的结果,档案并没有完全反映历史真相,档案工作者不仅只是历史真相的的忠实守护者更应当是历史的主动建构者。社会记忆理论同时适应和推动新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