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抓住故都的秋的三个特点“清”、“净”、“悲凉”.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色特有的美。郁达夫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故都的景色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恋、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了作者伤感、落寞的情怀。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往往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所能概括的,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某种特定性和模糊性,是允许读者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难免为各类因素所影响,诸如各类教辅用书的“明确指导”,在对文本的讲解过程中束缚于某种定式,追求“解答”的统一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精心设计。但在对以往教学思路的反思中,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所采用的教学思路有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4.
《故都的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课。课文通过五幅秋景图为我们展现出了作者赞美自然景物的感情以及内心的落寞忧思。在备教过程中,笔者试图以讨论、点评的方法来教授此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一、品语言文字之佳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媒体课件鉴赏文章,学习阅读方法,品味置点语段,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于喜凤 《语文天地》2012,(13):16-17
【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  相似文献   

8.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   (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 )  〔点评:以简洁的导语,引导学生“入境”。〕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1)简要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他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薄奠》等;他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精心设计。但在对以往教学思路的反思中,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所采用的教学思路有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 《故都的秋》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新课标背景下写景抒情散文应如何教?我尝试将《故都的秋》的教学设计指向基于学生语言实践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在前置性学习中让学生为原文创作插图并附上简短文字,课堂上着重组织学生对图文进行评价修改.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总是情有独钟,这故都的秋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他一生都牵挂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对此,本文再现了《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教学重点有二: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  相似文献   

13.
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2)品味本文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仿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  相似文献   

14.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肖家芸时间:1997年8月4日地点:秦皇岛海关学校会堂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自读课文《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作者)请大家齐读两遍课题,揣摩揣摩,这个题目告诉了你什么。生:(齐读两遍,一生举手)这个题目点明了所写内容。师:能从语法...  相似文献   

15.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②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1.2能力目标: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诵读,加强语感。②培养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意蕴,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味隽永、感情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的写景抒情美文。作者选择故都的平常之景入文,在细描细绘的五幅清秋美景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趣,流露了深沉的忧思和落寞之情。鉴赏此文的着眼点应放在情景交融写法上。一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王闽红 《现代语文》2006,(11):24-25
《故都的秋》是一篇感情淳厚、质皆美的散名篇。作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和眷恋故都之秩的真情,也流露出忧郁的心境。细腻、独特的感受,忧郁而灵性的情怀,在郁达夫这篇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郁达夫的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个人遭际的苦涩的品味,也可以把那份独特的情思在我们的内心中加以细细地体验,寻求一种其鸱。  相似文献   

18.
孙晓利 《成才之路》2011,(17):89-I0018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2)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故都的秋》作为现代散文名篇,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但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感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适时对作者情况和背景进行介绍,并提示学生诵读,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王春惠 《学语文》2009,(2):14-1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2、通过意象分析,体会作者笔下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