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因为创造性实践能力是人自我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可从两方面着手,即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相似文献   

3.
田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12-2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兼顾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发源于欧洲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英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崇尚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通识化的课程设置、师生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形式为一体的通识教育样式。聚焦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识教育已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构建符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高校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实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科学教育的中心学科,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关键。本文以高等教育化学通识课程为研究对象,梳理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思路,以探讨澳门通识化学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这在全球都是一件大事,但中国高校好像准备并不充分。本文针对人文教育转型发展所存在的办学定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文化素质教育不等于通识教育、转型发展的变与不变、通识课程开设模式与制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当务之急、文科专业转型发展等七个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中国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国际化人才必备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以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笔者于2017年开设了校级通识核心课程《跨文化英文影视赏析》,与以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相比,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素质拓展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积极追求专业素养与通识素养的和谐,能力素养与道德素养的辉映,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交融、智力素养与非智力素养的契合,立足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平台、学生发展动因、学校教育资源等的调谐,使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最大实现。  相似文献   

9.
栗军 《华章》2009,(22)
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大学生的要求.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人的灵魂塑造,并辅之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理工科院校在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缺乏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而纽约理工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非常成功且具有特色,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开展通识教育时,我国理工科院校应当尽快建立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坚守高等教育理念,尽快建立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与课程组设置,消除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误解,并加强通识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过分重视实用技能培养而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高等教育的实用化与工具化,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关注通识教育,是由于它凸现了现实社会中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加强和改进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德性的养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重点农业大学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专业性。“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高等教育被界定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但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普通性。普通教育(GeneralEducation)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通识教育突出人文精神。大学生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通晓一般性的知识,形成进一步提高和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指导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1世纪的中国急需的人才是科学和人文共同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也是我国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的全面型人才,一方面满足了经济社会的需要,另一方也为社会的文明提供了保障。基于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本文拟对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院校落实通识教育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和数量上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而言的,在高职教育中发展通识教育迫切而意义深远.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要求通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调整及大类招生等措施来落实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本国公众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根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教育界在重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自然科学对社会人文科学的作用、学科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教育现状等五个方面都体现了文科学生增强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因此,应采取相关措施以改变这个现状。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涵义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而大学英语作为人文学科,更应该基于人文素养来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人文素养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如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既没有被重视,也没有在大学英语中做好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这就需要各个高等院校基于人文素养,寻找正确的改革方向,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通识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德育科研工作和德育专业委员会工作,以实践和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重点,全力构建黑龙江省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操作体系。就高等教育来说,应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面临困境,而完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应立足国内外教学实践成果,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通识教育方案,并据此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弥补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中人文类通识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从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求、学科知识发展以及学校发展需要四个方面分析人文类通识课程的目标,进而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以此优化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要求除了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文章分析了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