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呈区域性失衡态势,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差距明显。梯度推移经济发展理论导致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教育投资的二元体制和试点学校发展策略是造成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采取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即中央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西部实施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区县农村实施转移支付。并完善评估制度,让教育信息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到实处;严格控制教育信息化事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培训的比例,防止重硬轻软、只建不用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背景入手,分析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内容,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展望:对社会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对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对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学习理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背景入手,分析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内容,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展望:对社会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对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对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学习理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眼1演。所谓“做大”是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规模;所谓“做强”是指教育信息化的质量、效率、应用水平等。近年来,在国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做大”与“做强”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两大主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按照它的规律行事,既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又注重增长的质量,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既“做强”又“做大”。一、“做大”与“做强”失衡的现状、危害及原因近年来,西部各…  相似文献   

5.
南山区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教育强区’独占经济特区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泛在学习”城区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本文主要从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科学规划、“三通两平台”建设、资源共享、课题研究、交流合作方面提炼经验,试图为区域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中的区域性失衡现象,结合慈溪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际,提出了三级建设主体协调联动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有利于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大,作用也大,但也存在规划失当、发展失衡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评估标准过分强调硬件建设,学校缺乏自主权,现有教学评价制度也不利于推行信息化等。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是指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等。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发展教育不可遏止的 潮流。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2.1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目标指引下,锦江区教育局一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1654”工作举措,基本实现了“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应用”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三高”格局。目前,锦江区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下属的七中育才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盐道街小学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盐道街小学和七中育才学校还被确定为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正朝着“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化教育》2012,(9):139-140
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其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现代化。纵观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抵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的单机时代,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普及为代表;二是90年代中期兴起且影响至今的网络时代,以雨后春笋般校园网的建设,方兴未艾城域教育网的建设为代表。期间,校校通、农村远程教育等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都极大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蓬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应用层面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瓶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驱力缺少关注,漠视教育领域的现实需求。因此,须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改变以往仅在宏观层面概念化研究的方式,细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范畴,并从满足现实需求入手,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入教育大系统中,逐步发挥其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目的、意义等方面阐述其在建设“数字南宁”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展开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提出了走出认识误区 ,加快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投入 ,从而达到加快实现南宁市“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应用层面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瓶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驱力缺少关注,漠视教育领域的现实需求。因此,须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改变以往仅在宏观层面概念化研究的方式,细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范畴,并从满足现实需求入手,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入教育大系统中,逐步发挥其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田家炳"两岸三地"教育技术西部行活动35名考察人员的调研进行总结,介绍了西部考察省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况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与应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根据西部各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总结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征稿内容: 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为主要选题,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各项工作的切实需要,对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信息生态学”学科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信息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应用中教育信息、人、教育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规律及其整体生态平衡的一个教育领域的崭新分支学科。它从生态视角透视教育领域信息化实践,为其跳出技术论、资源论和环境论等种种盲人摸象的论调,提升到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论提供了价值理念指导,并在崭新理论框架体系中推动相关学科群的发展,从而引导教育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进化。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文山州举行,依托中国电信建设的文山州教育信息化项目及其建设模式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全省16个地州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同时正式启动。“三个统一’树立教育信息化标杆2010年8月,文山州教育局与中国电信文山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专网项目的统一规划下,开展基础通信、网络建设与优化、移动应用、远程教育等多项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教育专网网络接入。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百年的接力奋进交汇期。《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与落实工作,将关系到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如何延续巩固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如何创新发展智能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赋能江苏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此,文章对此规划的制定背景、内容框架及其要点进行了解读分析。希冀江苏教育信息化同仁以此规划为蓝图,携手努力,共同奋斗,构建与江苏教育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涵括一个生态五大体系八项工程的“158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持续保持江苏教育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为主要选题,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各项工作的切实需要,对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