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汉魏两晋秘书监是当时的主要文馆,其组织机构、功能职掌、人员选任都与当时文学结缘,其创立为当时文人活动提供了一个进入文坛中心的新舞台,其所从事的藏书、编书、著书、校书等活动,聚集和培育了大批文学人才,从不同侧面影响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书院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办学活动独具特色。它们挂钩国家制度,输送科举人才;着眼文化传扬,培养学术专家;担承天下大任,塑造仁人志士。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其办学育才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曾造就了大批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和行政、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考察其在政策利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和贡献,能够给予现代大学育人功能定位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潘明福教授新著《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书籍史研究进程来看,其学术渊源植根于中西思想的交汇融通。二是作者从《全宋文》全面收集新材料,以此为基础切入两宋文学研究,因而具有推陈出新的学术意义。三是系统建构宋代文集编纂传播研究新理论。主要表征于对文集编纂与传播现象发生的整体和宏观把握,从书籍制度、历史惯性、利益驱动等要素出发,提炼总括了独特的两宋“文集文化”。四是解决宋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新问题。主要体现为创造“制度—文集—文学”研究新模式、辨析文集编纂传播与文学观念的关系、发掘写刻并存现象的学术新义等。  相似文献   

4.
杨慎是我国明代历史文化名人。他不仅学术成卓越 ,更富有文学才能 ,对当时的各种文学体裁都能运用自如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着重论述了他在文学、学术方面取得的独特成就 ,并进一步探讨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其好学穷理 ,老而不倦的探索精神 ,是弥足珍贵、令人钦佩的。  相似文献   

5.
晚宋文坛呈现出“各家喧腾、大家缺席”的局面,成为文学史上一段徘徊犹豫、又具有沉淀和反思性质的特殊时期,其文学成就虽不高,但特点鲜明。晚宋文体新动向的出现,与当时国家政事、国家格局和国家学术所引起的文人心态、文士分布和文道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外部因素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一道,促成了晚宋文坛总体的分化和革新。  相似文献   

6.
与孙吴文学在当时成就不高相区别的是孙吴的学术,孙吴的学术文化在三国时期非常发达,其在经学、天文、史学等方面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同时孙吴的学术具有保守的特点。而在孙吴学术的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孙吴的世家大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文选》是萧统编纂的一部重要文学选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李密的《陈情表》也被历代文学评论界予以高度评价。萧统选入此文,一方面符合其《文选》选文的标准,另一方面与萧统个人因素相关,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时代潮流相合。文章试图结合具体的历史、政治、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将其选录宗旨的多方面性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杨文芳 《考试周刊》2008,(15):184-185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编纂的一部散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内容十分驳杂,集当时诸子百家之大成.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寓言等,在艺术追求上也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搭建学术平台 促进研究生自我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研究生培养需要建立的四种观念,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品牌活动中外文学讲坛的实践和成效。中外文学讲坛学术探讨平台形成了每月一次的现场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网上研讨会、常年公开的中外文学讲坛博客、一直开放的两个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四个一"格局,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学术平台观念、自我成长观念、学术群体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清水凯夫主张《文选》为刘孝绰所编,萧统并未具体主持编纂。此论点为学界所关注,《文选》编者问题遂渐成为《文选》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寻绎文献可知,清水先生这一论点源自对大陆学术风气的态度,未必是其真实主张;《文选》系萧统与刘孝绰等学士共同编纂,此可由原始文献的文本细读与分析加以佐证;《文选》的编纂不是孤立事件,是时代文学风尚递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革结束之后,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文学史、作品选读和文学批评理论等三个方面考查当时的高校美国文学教材,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尽管在研究方法上有着共同的时代局限性,但其编写体例、作家作品选择以及评介等都表明,在高校学术体制重建和发展时期,美国文学教学正逐步摆脱旧的研究视角,自觉吸纳国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为未来美国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安徽省辞书学会更好地发挥学科众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大力营造学术创新氛围,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创新思想和观点的不断涌现,从而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安徽省辞书学会成立早,会员专业,成果显著,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会员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发展对策主要有:整合编纂队伍;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坚持生产和扩大经营;建立地方研究机构,在研究和传播中实现保护传承;通过在举办民间活动和节庆活动、设馆展览进中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3.
张勇 《高校教育管理》2001,23(2):139-140
山东大学徐传武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新论>丛书总序中说:"有自己独到的理论、独创的观点,有较高的质量、较高的学术品位……这是我们这套丛书名之为‘新论'的初衷,这也是我们这套丛书编纂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国朝文类>是一部对当时及后代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文总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其研究少之又少,很少有人对它的价值做过探索.文章就<国朝文类>的编纂意图、选文标准、编辑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元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其具体编纂者问题一直未得到确切的解答。近年来,专家们对《文选》的实际编纂者问题的讨论愈加深入,形成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萧统独立编纂、萧统及群臣都有可能参加编纂、刘孝绰主持编纂、萧统主持刘孝绰按照萧统的文学观组织编纂。笔者拟对此问题争论情况加以综述,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史学家吕思勉终身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及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著述丰厚。其编写的教科书,引发了很多人赞扬和批评之声。他前后编纂教科书,无论是历史分期、历史考据、纪年方法,还是具体的史学观点都有所变化。吕思勉编写的教科书在变化的同时,反映出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进化过程。这些变化,既是吕思勉学术轨迹变动的体现,又是当时中国史学在时局变动、学术嬗变大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惨烈的社会转型,惊醒了当时的学界,催生了由空转实的学术转型。当时的学术取向,由空疏玄虚的“宋学”,首先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之后又转向了崇实师古的“汉学”。在“汉学”全盛的乾嘉时期,“汉学”的学术精神、治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骈体文学和骈文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骈文的复兴和骈文理论观念的转变。乾嘉时的《四六丛话》,便是这一骈文复兴过程的理论总结和骈文理论观念转变的突出代表。以《四六丛话》为例,研究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时期的骈体文学与骈文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术转型对骈文及其理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社会文化宏观背景中寻求骈体文学、骈文理论嬗变的动因与根据。  相似文献   

18.
眼下,中国的文学生产速度,包括作家的写作速度,出版社的出版速度,各式文学团体、文学机构的组建速度,文学活动的举办速度,特别是“名作家”、“名作品”的出现速度,都当得起“快节奏”。据说有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学术家,一部“名著”从写作到定稿,到出版,到获奖,到出名,用的时间多则一两年,少则几月几天。  相似文献   

19.
对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史的编纂和对新文学作品的选编,需要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境况,特别是与当时的文化争论紧密联系起来.重读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今天对当时文化界境况的了解,而且也可以重温当时对新文学的评价,从中可见五四运动的一些主要人物再三重申并肯定五四理想,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一些不自信和担心.他们反思到:他们生命中的一段历程结束了,与之诞生的文学也行将告一段落.总之,可以推想: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史的编纂和新文学作品的选辑,并不是五四全盛时期的硕果,而是人们对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深切留恋,<中国新文学大系>尤其可以算是为了已结束的文化时代,也为了自己一代人所作出的贡献而建立的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20.
年谱编纂作为步骤相对简明、操作较为容易、成果产出相对明了的学术训练,能够切实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能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其资源检索与搜集能力、文本阅读与分析能力、自主发现学术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完成从施教者到引领者、研讨者、协助者、同学者的角色转变,有助于课堂内外更为融洽、温和、友善、活泼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以及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年谱编纂为代表的实践教学,也与目前高校本科高年级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改革思路相契合,有助于高校本科师生共同体的合理构建,以及高校本科阶段课堂以外教学内涵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