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经》中女性在祭祀活动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祭祀诗中。分析《诗经》中的祭祀诗可以发现无论是传说中的女性还是现实社会中的女性,在祭祀中都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主要包括被祭祀的对象和祭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女性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也反映出先秦儒家对女性的重视,这与传统观念上先秦儒家对女性地位的认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犬在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功用:田猎、食用、看护家院、外交与社交、祭祀、战争、娱乐;探讨了先秦犬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犬意象之关系:猎犬意象、义犬形象、神犬形象、鸡犬意象、犬与英雄母题均肇端于先秦犬文化。  相似文献   

3.
先秦诗歌是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当时的诗歌却与巫术、祭祀有关,或者是巫术诗或者是祭祀诗。以《诗经》《楚辞》为例讨论巫术祭祀与先秦诗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玉在《诗经》中有多处是被用于祭祀、祝寿,与当时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诗歌文本对这些用玉祭祀、祝寿意象进行了解读,以期展示周人祭玉的礼俗观念,探析祭祀祝寿之玉意象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它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诗经》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5.
刘海琴 《中文自修》2004,(12):50-51
在古代社会中,“祭祀”是头等的大事,汇集了中国先秦丰富历史资料的《左传》一书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样的话,“祀”指祭祀,“戎”指军事。所谓“祭祀”,其实就是一种通过用“礼物贿赂”祈求神灵赐福消灾的宗教礼俗,当然还有的是为了答谢神灵。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所用的“礼物”也就是“祭品”了。摊开历史卷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祭品”可谓琳琅满目,食品、宝物不  相似文献   

6.
祭祀在古代是祭神和祀祖的合称,也是一种行孝方式。人们常常将对天神上帝的崇拜与对祖先的敬仰合二为一,祈求有安定的生活。那么孝与祭祀除了有这种特殊的种属姻缘关系以外,在其历史意义上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孝与祭祀的思想渊源、先秦诸子对其关系的解释以及其历史意义等方面作一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秦时期广泛地盛行着崇玉习俗,玉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宗教祭祀、外交、军事、丧葬等,它的功能,除了熟知的起美化仪表的装饰作用外,还象征着政治秩序和社会地位,甚至成为人格风范的表征.而上述种种,在<诗经>中多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汉代祭祀活动的兴盛促进了祭祀诗的发展。试图从祭祀诗体的发展、先秦祭祀诗与汉代祭祀诗内容的比较两方面出发,对汉代祭祀诗进行简单的窥探。  相似文献   

9.
祭祀财物管理是汉代经济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碑刻及文献材料 ,从祭祀场所土木工费、地方官祀费用、祭祀牺牲、祭祀用玉以及祭服、粢盛等方面 ,对其进行了具体的探讨。通过上述方面的探讨 ,初步明确了两汉时期祭祀财物管理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及其演变的历史概况 ,从经济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祭祀活动与汉代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祭祀为古之大事,源于古人对天地神鬼的敬畏,古人凡遇事首先祭祀祈祷,渴望得到神的指示。通过对《说文·示部》所载文字的分析,了解什么是祭祀以及先秦的祭祀对象、祭祀种类、祭祀方式及物品,说明先秦祭祀有庞大而严密的系统,非后代祭祀所可比的。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祀中神尸给主祭者的致福,由祝官来传达。嘏辞多用第二人称“尔”,表示赐福给你。贺辞是人对人的祝福,本质上是嘏辞的世俗化。先秦时的这三种祝辞都沿用四言韵文的传统形式。虽然发生的典礼仪式和针对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内容与形式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3.
祭祀和宴饮:先秦酒诗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酒诗的主旋律是祭祀和宴饮,其反映这两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酒是祭祀时的主要祭品,酒的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表明祭的诚敬程度。宴饮内容在先秦酒诗中仅次于祭祀,其目的是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企赐光明前程,也是贵族统治享乐的主要方式之一。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按照礼制,宴会有等级规格,还制定有“酒礼”。酒是宴饮不可或缺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用牺牲进行祭祀,是人类普遍的行为现象。苗族村落方家村的祭祀用牲与牺牲用血紧密联系。在该村,他们所养的鱼、鸡、鸭、鹅、狗、猪、牛、羊、马等,都用作牺牲,它们的血是神圣的不可或缺的祭品,在具体操作中有生血祭与熟血祭两种。其目的是用血以敬神,使之达到人神和谐。  相似文献   

15.
青铜文化从狭义上来说,往往专指青铜这一特定物质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与先秦巫风交织产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发生转变,在先秦文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从先秦文学视野出发,分析青铜礼器与巫文化的关系、青铜乐器与祭祀诗歌体制,研究青铜酒器、食器等祭祀用品与降神驱鬼巫觋之术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弗雷泽《金枝》中铺陈了灵魂出身观念在世界各地巫术社会中的种种迹象,而这一观念又实为巫术实践操作之一理论基础:灵魂离体,必要有所安顿处,或要招之回身,否则视为不祥。然而,西南民族的人类学资料表明,灵魂离体时会因内部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分离。笔者运用彝族文献、民俗资料中记载的灵魂离体分离,与先秦文献中的魂和魄分离进行比较,详细诠释灵魂离体的情形,并重新审视先秦社会中,对鬼神概念及祖先祭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时期传统的徽州社会,徽州各宗族对祭祀祖先非常重视,大大小小的宗族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祖先。在宗族祭祀前后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如筹备宗族祭祀资金,在祭祀期间如何使用祭祀资金及祭祀结束后对祭祀资金的管理等。徽州宗族通过祭祀来团结族人,巩固封建社会秩序,以达到和宗睦族,提高同宗同族向心力与认同感,这一活动对当地人们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探析祭祀资金的来源管理及运用等,我们可以另一个视角来观察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及其社会。  相似文献   

18.
祭祀是古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一种思想文化和意识文化形态,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文章以常州的坛庙遗制为例,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梳理古代常州祭祀活动的源流与发展,对古代常州的祭祀现象作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并揭示出祭祀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巴渝歌舞的起源、发展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歌舞起源于巴渝地区先民们的劳动及生活。巴渝歌舞按其历史进程可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明清至今四个阶段。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对鬼神的崇拜、对祖先的祭祀、对胜利的庆祝和对异性的追求等几种动因。  相似文献   

20.
辽朝的祭祀活动是番汉因素融合的产物,也是基于辽朝政治统治这一实用性立场下的精神总结。辽朝祭祀分为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一方面祭祀活动为实现皇权中心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祭祀也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息息相关,并以宗教为纽带紧密结合,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不断被实践。辽朝所定之礼仪与法令制度结合为本朝上至皇帝下至民众提供政治准则与精神依托,亦标志着辽朝国家制度与社会发展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