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国内文学界对《凯恩河》中艾米丽这一混血儿形象的定义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分析艾米丽从自我迷失到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试图论证艾米丽并非属于被漂白的黑人女性,而是最终拥有了种族觉醒意识并勇敢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3.
从注册入学制度对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看有对注册入学方式的误解、注册入学大学生角色认同冲突、就业期望相对剥夺、社会偏见心理等,造成了注册入学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失衡。对此,应从提升注册入学制度的社会认可度、提升学生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两方面着手整合政府、学校、学生个人各方力量来重塑注册入学大学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职前教师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采用叙事手法,以凯尔克特曼“专业自我”概念为理论框架,探讨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在实习实践中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分析影响他们身份认同的个人、环境因素,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的身份认同挑战。研究表明,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强烈影响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建构: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决定了职前教师的初始身份认同;实习指导教师的支持与反馈对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有重要影响;实习学校的政策等社会环境因素会增强或破坏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华裔美国文学身份认同研究多从作品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出发,实现从"对抗"到"融合"的完美模式,这种针对女性群体的单一主题研究,并不是身份认同的终结。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角度,以小说《喜福会》为研究文本深入探索华裔美国女性从最初的身份困惑,到追寻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进而实现国家身份的建构历程。这种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消弱西方社会中存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而且对全球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回顾了身份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多个实证研究发现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双语者的语言态度,语言选择本质上反映了他们内化的文化身份认同。最后,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对宏观层面国家语言政策以及微观层面个人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有着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和界定的社会问题,并以当代翻译理论和女权主义思想为依据,对女性身份认同进行了阐述。笔者最后指出,女性翻译是女性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的社会问题。女性一直生活在父权社会的梏桎中,长期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歧视。女性以翻译为途径,宣告她们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她们的思想理念,在译作中阐明她们的独立主观意识、独立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把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融入译作中,通过语言表述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该论文最后指出,女性翻译中的身份认同是妇女争取解放,追求女性的自我疆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央视《看见》栏目中的一期节目《望乡》用镜头记录了深圳城中村内两位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现状,表现了农村人口在流向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层面的认同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农村的不对等认同、城市村落化群体认同和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三个层面。自我认同危机是认同问题中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与家人的疏离和对自我身份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界对留学生身份认同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以往的身份认同研究侧重于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在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的身份认同研究较少。基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社会文化理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一名具有汉语高级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访谈并纵向记录其在一年时间中完成汉语高级写作课任务的情况,研究其在此过程中在身份认同方面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一名韩国交换生”,到“不懂汉语的外国人”,再到“掌握汉语书面语使用技巧的韩国人”,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其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者身份是指社会及学校对教师教育者的道德责任、教育能力、价值观念、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期待,以及教师教育者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的理解、认可、认同等。当前许多教师教育者都面临着专业发展意识缺失、职业归属感较差、缺乏社会角色期待等身份认同问题,影响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为此,应制定教师教育者政策标准,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教师教育者学习共同体,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对贵州省高职院校的一位英语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研究表明,高职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职场生存、实践探索和专业蜕变。实践共同体可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导向,依托现代社会学分析方法,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保障与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彰显了和谐社会的公平理念、促进了家庭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遏制社会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等。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权益有比较旺盛的表达需求,但由于他们在对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归属与认同上处于边缘化,他们对体育权益的表达还是一种缺失。为此提出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制度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和自我性身份认同,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体育权益的充分表达和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公体课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公体课教师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具体表现在自我定位的困惑、归属感弱、发展方向模糊及价值感消解几个方面,而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频繁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冲击、自身文化素养不足等是其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认为学校要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对应试教育的超越和扬弃;公体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主动应对学校体育改革要求,选择正确的存在方式;加强专业实践和文化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素养。旨在为公体课教师更好地实现身份认同和体育教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业认同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专业认同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隐性逃课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 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大学生隐性逃课;(2)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分别在专业认同和隐性逃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生命意义感、自我控制在专业认同和隐性逃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专业认同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来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积极寻找生命的意义,重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育,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减少隐性逃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身份认同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后殖民作家迈克尔·翁达杰提供了身份认同过程的全新模式——跨界,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身份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的作品《英国病人》中表现尤为明显。跨界有助于阐释身份认同与语境的关联性,化解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7.
身份认同是个体行动的力量源泉,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模糊与困惑非常不利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作者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表现的梳理,从制度和个人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身份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立足于文化身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探索女主人公莫拉格从成长于玛纳瓦卡、离开玛纳瓦卡到回归玛纳瓦卡的人生经历,分析莫拉格试图确立文化身份、寻找文化身份归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莫拉格既找到了自我认同之所,又完成了自身精神的升华。同时,莫拉格的身份认同寻求之旅也向读者阐述了劳伦斯的多元文化主义观点,表达了她对统一的加拿大民族精神和民族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化基因于一体的华裔形象,借助这一人物传达了她对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思考。这两则误读都传达了作家对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具体解读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深入探讨汤亭亭如何回应主流社会对于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争议,又是如何在文本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想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徐忠雄的《天堂树》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的地属感概念,通过分析少数族裔对美国环境的体验、感受与其身份构建的关系,重新审视少数族裔追寻身份的艰难之旅,探讨少数族裔不断发展变化的身份认同过程,从而说明包含美国环境在华裔美国人追寻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